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王运熙"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心雕龙》的艺术标准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2005年 第5期 4-9页
作者:王运熙复旦大学中文系 
《文心雕龙》一书的艺术标准,就其大者而言,约有三点。一、执正驭奇。就是以儒家经典的雅正文风为基干,驾驭、运用楚辞以来奇变艳丽的文采。逐奇失正的文风,主要来自楚辞、汉赋和刘宋的山水文学,其艺术特点是文辞淫丽,追求夸张的描写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中古文人对俚俗文学与时俗文学的态度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1期49卷 1-6页
作者:王运熙复旦大学中文系 
中国中古时期的俚俗文学与时俗文学,虽然同用"俗"字,但其意义与性质颇不相同。俚俗意为鄙俚粗俗,缺少文采,意思与文雅相对立;时俗意为追求时尚,重视文采,意思与古雅相对立。俚俗文学主要是汉魏相和歌辞和六朝以吴声歌曲、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文选》所选碑传文看骈文的叙事方式
收藏 引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3期14卷 21-23页
作者:王运熙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文选》选录的碑文、墓誌、行状等碑传文,用骈体写作,崇尚对偶、辞藻、声韵、用典等修辞美,对传主的德行、功业等叙述往往概括笼统,与散体文传记如实地描绘传主的话语、行为等风格迥异。把《文选》所选蔡邕、任昉、沈约的碑传文,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杜甫论诗歌的功能、内容和艺术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2期8卷 35-43页
作者:王运熙复旦大学中文系 
本文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运熙先生所著《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中的一节,此书即将出版。王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都有很高的造诣,读者可先从本文一窥全书的风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心雕龙》批评当时不良文风的矛头指向
收藏 引用
《文史哲》2011年 第3期 93-96页
作者:王运熙 奚彤云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200433 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编审上海200020 
刘宋颜延之、谢灵运、鲍照三家作品,从艺术特色讲,均具有富丽、新奇特点,因各有偏重,其流弊造成刘宋两大不良文风:一是过于追求辞藻富美,产生繁冗、纤密之病,以颜、谢为代表;二是过度追求辞句新奇,偏离雅正,以鲍照为代表。其影响至南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钟嵘《诗品》论诗歌的特征和思想艺术标准
收藏 引用
《殷都学刊》1989年 第1期10卷 68-71页
作者:王运熙 
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他对诗歌的性质、特征和思想艺术标准的原则性的认识,并对违反诗歌特征和标准的某些不良诗风进行了批评。在正文部分评价作家时,他的批评标准就表现得更为具体细致了。本文以序文为主,参照正文的有关论述,介绍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代文人认为作品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收藏 引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 第3期17卷 19-23页
作者:王运熙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本文认为唐代骈文仍然昌盛,虽有一部分文人提倡古文,但势力、影响均不及骈文,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大的变化。唐代大多数文人仍然认为作品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是骈体文学的语言美,即骈偶、声律、词藻、用典之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收藏 引用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07年 第8期 20-23页
作者:王运熙 
在古代文论中,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我们应准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相和歌与清商曲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 第2期 17-20页
作者:王运熙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相和歌与清商曲是中国汉魏六朝时期通俗乐歌的主要部分。本文第一节说明二者的特色、共同点与区别,指出清商三调归属相和歌。第二节说明二者各自从兴起、流行到雅化、衰亡,指出这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并庄屈以为心——李白诗歌思想内容的一大特色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 第3期 34-37页
作者:王运熙 
清代龚自珍在评论李白诗歌时曾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最录李白集》)这句话指出了李白诗歌思想内容方面一个很鲜明的特色,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屈原和庄周都生活在战国中期,差不多是同时代人(屈原比庄周约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