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王鸣剑"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定格在视听艺术里的三峡移民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1年 第1期 50-53页
作者:王鸣剑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电影《三峡好人》对三峡库区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生活态度,进行了由衷的礼赞和富有特色的镜头抒写。话剧《移民金大花》对移民搬迁、故土难离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富有乡土气息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的叙事学比较——《茉莉花开》与《妇女生活》之比较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3年 第1期 106-109页
作者:王鸣剑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小说与影视的"联姻",在当下已成普遍之势。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任何小说的影视改编,都脱离不了消费时代的商业特征。如何将文字语言的艺术改编成视听语言的艺术,如何在小说的影视改编中,实现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完美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爱情之花在青春凋谢中枯萎——试论郭沫若《瓶》的主题意蕴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 第2期 139-142页
作者:王鸣剑渝州大学中文系 
通过对郭沫若的恋爱观、艺术观及作品本身的分析 ,可以发现 ,《瓶》并非是“纯粹的爱情诗集”、“感情的实录”和“苦闷的象征” ,而是诗人在自我感情经历触动下 ,在综合了同代人的共同感受的基础上 ,经过理性过滤后写下的一曲有感于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无声的魅力——从《民族魂鲁迅》看萧红对哑剧艺术的贡献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2年 第10期 34-35页
作者:王鸣剑 
以散文和小说见长的萧红,在其短暂的艺术生涯中,还为我们留下了两个剧本。其一是与塞克,端木蕻良,聂绀弩合作的三幕话剧《突击》,其二是为纪念鲁迅创作的哑剧《民族魂鲁迅》。尤其是后者,充分展现了萧红在哑剧艺术方面的才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何其芳散文和诗歌的审美追求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11期25卷 120-123页
作者:王鸣剑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江北400020 
本文系统地考察和评析了何其芳在散文创作和诗歌形式方面所作的审美探索、艺术追求所引起的反响及其得失。在白话散文创作中 ,何其芳有意制作散文 ,力求散文的纯粹与完美 ,注重“诗意”和“意象”营造。在新诗形式上 ,提倡并实践每行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丁玲剧作得与失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4年 第4期 46-48页
作者:王鸣剑 
作为小说家的丁玲远比作为戏剧家的丁玲知名.众所周知,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叶,丁玲就以而蜚声文坛,日后她又以一系列张扬女性意识和表现时代精神的小说著称.可是,对于她创作的话剧、、(与逯斐、陈明合著)和电影短片文学剧本,不仅读者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茅盾小说的审美追求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 第5期25卷 81-83页
作者:王鸣剑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茅盾的小说立足于社会现实,用典型性的人物与故事来表现人生和社会现象,强调小说创作必须要具有艺术典型化的特质。茅盾坚持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主张,虽开创了“划时代的新文学”———社会分析小说,也使其小说普遍存在着理念过重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田汉抗战时期戏改的时代精神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03年 第6期 12-15页
作者:王鸣剑 
在中国现代戏剧上,梨园中的'老大'--田汉,无疑是一位时代的歌手.在抗战时期,他立足于现实斗争的需要,团结旧剧伶人,致力于传统戏曲的创作与改革,充分发挥戏曲的艺术力量,为宣传抗战服务,使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戏曲,唤发出了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何其芳在创作方法中的艺术个性
收藏 引用
《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2期15卷 71-79页
作者:王鸣剑渝州大学中文系助教重庆市630020 
本文把何其芳诗文创作和理论研究看成一个整体,结合他所处的时代、个性心理与秉性,从艺术方法着手,论述了何其芳艺术个性的形成、发展和衰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并对何其芳早期接受中外文化影响,文艺主张“突变”的原因,以及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何其芳与方敬早期创作比较
收藏 引用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 第3期16卷 21-25页
作者:王鸣剑渝州大学中文系630020 
本文对同为四川万县人的何其芳、方敬早期创作,从家庭环境、艺术探索、作品基调,以及艺术的态度及艺术风格诸方面进行了比较,意为从籍贯经历相似中研究作家的各自创作特点作一尝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