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王齐洲"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中国“乐教”的发生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1期61卷 63-81页
作者:王齐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近人刘师培据传世文献认定虞舜时代即有“乐教”,且将其基本内涵理解为音乐(含歌舞)教育。考古学已经证明,新石器时代即有乐器与歌舞的遗存。不过,殷商甲骨文和金文虽有“乐”字,却均为地名而不指音乐,周公时代才以“乐”指称人内心的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通俗小说观念的成熟与发展
收藏 引用
《华中学术》2023年 第1期15卷 92-107页
作者:王齐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中国通俗小说观念在宋代已经成熟,促进其成熟的重要原因是城市居民户籍独立和坊市制度废除使得市民文化消费需求出现井喷式增长。北宋仁宗朝是“说话”艺术成熟期,南宋高宗朝是“话本小说”成熟期,而通俗小说观念也随着通俗小说的成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孔子的艺术观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1期57卷 8-16页
作者:王齐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孔子未直接使用艺术概念,只用"艺"和与之相近或相关的概念来表达关于艺术的思想。"艺"的本义是指种植或移栽,引申为个人所能够掌握的一切知识和技能。孔子所称的"艺",是用其引申义,主要指有关新、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雅俗观念的演进与文学形态的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 第3期 151-164,208,F003页
作者:王齐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雅俗观念是中国文学的重要观念,它的演进与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是同步的。以音声为表征的政治雅俗观是与政教合一、学在王官的礼乐文化相伴生的,它所凸显的是宗法伦理和等级秩序,其文学形态是诗、书、礼、乐等反映礼乐教化的贵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孔子“乐教”新论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 第2期2卷 110-117页
作者:王齐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暨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孔子"乐教"是孔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乐经》失传而长期被忽视。"乐教"虽然包括声乐、器乐、歌舞等音乐教育,但并不限于音乐教育,还包括与"诗""礼"等相须为用的学习实践活动,其主旨在于通过&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 第1期 135-139页
作者:王齐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 ,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明人的关注。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 ,明人以为《西游记》是一部修心的寓言 ,既包括儒家的“存心养性之学” ,也包括道家的“修心炼性之功”和佛家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乐经》探秘
收藏 引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1期52卷 79-90页
作者:王齐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先秦已有"六经"之说,《乐经》即其一。然而,自汉文帝立《诗》学博士,至武帝时《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皆立博士,独《乐经》未立。汉平帝时王莽奏立《乐经》博士,后人多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古典小说的阶级意识——从《水浒传》取材谈起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 第2期 62-67页
作者:王齐洲湖北荆州师范专科学校 
建国后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一直十分关注作品的阶级意识,以为一切优秀作品无不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古典小说研究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作品的主题、人物、思想艺术成就作出评价。根据这一基本认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庄子的文学观念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6期38卷 1-8页
作者:王齐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庄子是一个文学否定论者,但他否定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文学观念。这种否定与他追求个人精神自由和情感安顿的思想取向是一致的。他从人性的扭曲、人情的悖谬入手,对社会文明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始终以一种超越的姿态,强调并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代文学家王庭筠生卒年考辨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2012年 第3期 107-109页
作者:杨继刚 王齐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庭筠是金代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在诗歌、书法和绘画等领域都有精深造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献中对其生卒年的记载说法不一,莫衷一是。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说生于天德三年(1151),卒于泰和二年(1202),享年五十二岁;一说生于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