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班澜"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阴山岩画的美学审视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 第1期17卷 77-84页
作者:班澜内蒙古大学中文系 
阴山岩画的美学审视班澜在审美的眼睛里,阴山岩画不啻是原始的美术杰作。岩画产生之始,先民们是没有艺术意识的,岩画制作乃是他们生产中宗教活动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马克思的论断:"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直接需要的东西;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岩画圆的造型意味及方式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 第5期25卷 86-92页
作者:班澜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广州510000 
在原始时代,中国人的祖先对圆形的意味已然有深刻体味,并在原始艺术中表现得较为充分。圆形是生命力的象征,是神灵的象征,是完满、美好的象征,更是生生不已的中国哲学思想的表征。其神弥远,其义也精。在中国岩画中,圆的造型方式充满智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歌语言的张力建构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年 第1期20卷 63-70页
作者:班澜广东省党校经贸学院 
在诗歌的审美接受中,感受甚于思想。诗中被把握的事物是作为非概念的事物被把握的,是诗人在他自己的生命体验中获得的东西,常常可感而不可言说。因此,一首好诗的语言建构要有足以使人感知其不可言说的意蕴的强度,才能打破日常语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南北方岩画的审美特征比较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3期34卷 77-84页
作者:班澜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 广州 500812 
由于南北方岩画表现内容和手法、作画地点的不同,画面的规模、构图,以及绘画效果都迥然不同,自然也形成了不同的美学风格。其差异源于相异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心理,并决定了南北民族艺术把握世界的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阴山岩画的诗性本质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4期29卷 41-48页
作者:班澜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本文从阴山岩画与原始人类生存的关系、岩画与原始象征思维的关系、岩画与主体创作情态的关系,论述岩画的诗性本质及艺术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阴山岩画与原始生命意识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 第1期21卷 70-78页
作者:班澜广东省党校经贸学院 
本文以阴山岩画为对象,从三方面探讨了其中原始生命意识的构成及表现。首先,指出原始人类在自我意识达到较高阶段,才能自觉注视生命现象,理解和解释生命现象。其思维方式是一重化认识的生命共感方式,生命意识的核心是泛生意识。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诗歌意境美的建构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 第1期24卷 56-59页
作者:班澜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文系广东广州510812 
诗歌意境建构审美功能 ,在于能以所成之诗象空间与谐动之力 ,将审美者的生命经验加入其中 ,并延宕其感受时间 ,实现生命信息的交流与共感。因此 ,诗歌意境建构重要因素的语象系统应有充分的导引力 ,其所含信息就要新鲜 ,富有生命活力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方岩画与草原艺术精神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 第2期6卷 10-19页
作者:班澜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省广州市810000 
在北方岩画天籁美的表现里,我们似乎可以悟到草原艺术的基本精神,即草原人对宇宙和生命的态度,北方草原岩画是大地的艺术,是天籁之美,它自然与塞外粗犷浑朴的山水一脉相承;是本于生命体验的艺术,是神秘之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冯苓植小说的座标系上——兼论中篇小说《虬龙爪》艺术个性的追寻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6年 第2期7卷 40-44页
作者:班澜内蒙古大学中文系 
中年作家冯苓植的中篇小说《虬龙爪》(《小说界》1985年第4期)引起社会较广泛的关注。此作是他艺术追寻新的标识,犹如一面高举的旗子大书“个性”二字。艺无涯,追寻亦无止境。一个作家向自己艺术目标的接近,很大程度上是在自我否定过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50-90年代我国戏曲研究状况综述
收藏 引用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 第3期28卷 124-126页
作者:班澜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文章整理了20世纪50-90年代我国戏曲艺术的研究状况,总结了戏曲研究在戏曲通史,戏曲断代史,戏曲作家及作品,戏曲发展规律等9个方面的成果。20世纪的戏曲研究日渐深入、体系愈益完备,戏曲学日趋成为中国思想文化、艺术美学的重要部分。8...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