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田兆耀"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美国动画片中的“话匣子”形象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 第5期 34-39页
作者:田兆耀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话匣子"是美国动画片中常见的爱唠叨的角色,其造型立足于剧情,符合儿童心理,吸收了西方中世纪民间诙谐文化的特点。作为多话的丑角它充分发挥了语言塑造形象的功能,带来了轻松活泼的喜剧气息,富有复调效果。它在推动情节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也论电影艺术的假定性思维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05年 第5期 121-123页
作者:田兆耀东南大学人文学院讲师210096 
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上来看活动影像具有立体的逼真感,复制了生活的原生态,可视为“缺席”的“在场”。在表现手段上,电影具有时空变换和角度转换等多方面的假定性内涵和优势。在思维形态上它借助具体影像通向一般,借助感性影像的思维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德勒兹电影理论与后结构微观政治学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4期17卷 124-129,148页
作者:田兆耀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德勒兹将电影理论视为自己哲学的一部分,要理解其内涵必须从他的哲学思维方法入手,在他看来哲学是创造概念的艺术,创造概念体现差异与生成的价值。以此为基础,德勒兹将20世纪的电影进行分类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是运动—影像,战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催眠大师》:彰显心理电影的隐秘空间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4年 第23期 24-25页
作者:田兆耀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催眠大师》在题材上给华语心理电影带来了一次突破。该片对应激性精神障碍、快速眼动睡眠、投射等心理现象的刻画真实可信,情节前后逆转,表现形式不落俗套。国外同类电影涉及精神分裂症、战争恐惧症、自闭症、生存空虚症等多种题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左岸派”对“艺术电影”的贡献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5期5卷 83-87页
作者:田兆耀 章莉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南京工程学院社科部江苏南京210013 
"左岸派"电影在世界观、作者电影的纯粹性、心理领域和新型的观众理论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探索,为艺术电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管窥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理论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4年 第1期20卷 77-80页
作者:田兆耀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爱森斯坦集理论和创作于一生。他的理性蒙太奇理论包括杂耍蒙太奇和“反射蒙太奇”。其中 ,不仅重视冲突而且重视对观众注意力的引导 ,用视觉形象来表达抽象概念的探索 ,为综合思维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开辟了途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逐鹿中原”与“鹿死谁手”——来自中国动画片中鹿意象的启迪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 第1期7卷 84-88页
作者:田兆耀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祥瑞的意象。在中国动画中,鹿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惩恶扬善的力量,它具有母性的特征,它是知恩图报的形象,它是人和大自然和谐关系的象征。它是"中国学派"发掘传统文化意蕴、传达现世精神的最好说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如梦”解析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4期8卷 97-101页
作者:田兆耀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电影如梦是个常见的比喻,它利用了梦的广泛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电影的特性,即电影影像的形象展示性,观念的直接呈现性,流动画面和叙事情境的现在时效果,时空表达的自由性,观众对银幕内容的介入,银幕内容是达成观众愿望的中介,观众对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主主义倾向在西方艺术设计中的嬗变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1期7卷 99-103页
作者:田兆耀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作为艺术设计的合理内核,民主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等层 面,在100余年的历史中先后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构成主义、包豪斯学院、英国式的“国际主义 风格”四大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重振民主主义精神有助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培育四年级小学生24项优势的一次定量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8年 第7期 49-52页
作者:田兆耀 朱秀中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溧阳市实验小学 
20世纪末期心理学由创伤心理学转向积极心理学,由“修补损坏”转向建构个体的优势与美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