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盖文燕"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Serpi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兽医科学》2014年 第12期44卷 1211-1216页
作者:盖文燕 李文卉 张念章 曲自刚 付宝权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兽医公共卫生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 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为了分析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Serpin)的分子特征,提取了旋毛虫标准株ISS534,河南、云南、天津、西安、哈尔滨等6个猪旋毛虫分离株基因组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不同虫株TsSerpin基因组的DNA序列。将PCR产物连接到pMD18-T...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头带绦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年 第1期29卷 67-70页
作者:李永光 李文卉 盖文燕 姚菊霞 曲自刚 贾万忠 Radu Blaga 付宝权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兽医公共卫生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46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兰州730070 罗马尼亚农业与兽医大学兽医学院克鲁日-纳波卡400372 
从自然感染的羊脑内采集脑多头蚴原头节,提取总RNA。根据亚洲牛带绦虫的TaHc2-D11 mR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多头带绦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mTPx)基因。PCR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MD-TmTPx,转化大肠埃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旋毛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TsCystatin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兽医科学》2011年 第6期41卷 569-574页
作者:姚菊霞 李文卉 盖文燕 曲自刚 谢志宙 王艳华 张德林 付宝权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兽医公共卫生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 
为了研究旋毛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功能,应用电子克隆的方法从GenBank EST数据库获得1个旋毛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TsCystatin1)的部分cDNA序列,据此设计引物,并以旋毛虫新生幼虫总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及PCR,克隆到该基因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收藏 引用
《中国兽医科学》2010年 第5期40卷 470-474页
作者:盖文燕 李文卉 王鸿盛 姚菊霞 曲自刚 王艳华 张德林 付宝权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兽医公共卫生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 
根据GenBank中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Tsserpin)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从旋毛虫肌幼虫提取总RNA,应用RT-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后连接到表达质粒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Tsserpin,转化大肠杆菌DH5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猪肉中常见致病菌的多重直接PCR法的建立与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7年 第8期33卷 710-715页
作者:宋雪 赵格 王娟 黄秀梅 盖文燕 赵建梅 曲志娜 李月华 张林波 王君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青岛)青岛266032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118 
目的建立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和小肠耶尔森氏菌5种致病菌的多重直接PCR方法。方法根据大肠杆菌phoA、沙门氏菌invA、金黄色葡萄球菌nuc、李斯特菌hly、小肠耶尔森氏菌ail的基因序列,设计多重直接PCR引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重PCR鉴定动物源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方法的建立
收藏 引用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4年 第2期26卷 119-123页
作者:盖文燕 王君玮 王娟 曲志娜 黄秀梅 赵思俊 李玉清 翟海华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青岛)山东青岛266032 
目的建立鉴定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多重PCR(mPCR)方法。方法分别以16S rRNA、马尿酸酶和16S-23S rR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方法检测37株菌株样品,同时采用ingene CAM nested PCR检测试剂盒检测验证,进行结果比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对联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9年 第9期 81-81页
作者:王东星 张微 盖文燕宁夏大学 
一、对联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的依据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的创制是以汉字自身的特点为基础,在识字的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对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