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祁海文"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教育:中西比较与未来发展——“现当代中西艺术教育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艺研究》2008年 第2期 159-160页
作者:祁海文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当前,以艺术教育为中心的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关系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要使艺术教育真正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系统地总结和发扬人类历史上这方面研究的优秀成果。有关艺术教育的教学、研究也必须具备中西比较的视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中国古典生态美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1期 88-93页
作者:祁海文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当代生态哲学、生态美学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研究,有必要实现从"以西释中"向回归中国化传统的研究范式转换。在这一范式转换的背景下,提出"中国古典生态美学",以之整合和取代此前的中国"生态审美智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墨子的礼乐批判及其美育观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 第5期 127-129页
作者:祁海文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墨子对礼乐传统和儒家礼乐教化的批判,大体上是兼顾礼乐的,而对春秋以来的礼乐活动的批判则主要侧重于'乐'即当时社会的审美和艺术活动方面.这主要通过墨子的'非乐'论集中表现出来,突出地体现出他的礼乐教化观的功利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淮南子》与儒道礼乐美学的会通与融贯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 第3期 92-101页
作者:祁海文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作为"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之前最后一部重要学术典籍,《淮南子》对探讨礼乐美学的确立有重要的价值。《淮南子》兼摄先秦诸家学说,以专题探讨的形式致力于思想的统一。儒道思想在礼乐问题上的对峙交锋、融合贯通、凝聚转化,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乐教”释义
收藏 引用
《中国化研究》2013年 第1期 180-186页
作者:祁海文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济南250100 
"乐教"是中国礼乐教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凝聚着中国美学、美育思想的"基因"。它起源于原始宗教巫术,发展为"以宗教为主"实现宗教、政治、伦理、审美等功能的教化传统。儒家"乐教"继承、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庄子“道进乎技”观述论
收藏 引用
史知识》1995年 第3期 104-108,127页
作者:祁海文 
先秦是我国古代寓言大繁荣的时期。诸子百家大多喜欢以寓言形式来述道见志。其中,道家代表庄子可称是创作寓言的高手。《庄子》书中有很多精妙绝伦的寓言。庄子的寓言,取材非常广泛,其中有一些关于技艺活动的寓言很值得注意。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起源与产生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6期35卷 51-58页
作者:祁海文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对于中国美育思想来说,判断美育思想产生的关键在于是否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艺术来教育、培养人的道德。“先王乐教”是早期不自觉的美育传统,西周初期人精神的觉醒引发了“敬德”思想的提出和天命观念理性化、宗教祭祀礼仪的人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庄子与道家美育观之建构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 第6期 202-206页
作者:祁海文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作为道家的代表,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建构了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礼乐教化和儒家学说的独特的美育观。庄子美育观首先通过礼乐批判体现出来,并集中地表现在以“道”为原则的理想人格和以“虚静”为核心的人生修养论方面,对理想人格的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钟嵘“滋味说”美学内涵阐释
收藏 引用
《齐鲁学刊》1991年 第6期 94-97,116页
作者:祁海文 
在中国美学史上,“味”是一个具有独特内涵的美学范畴。“味”,作为名词,本来是指人类味觉器官所获得的一种感官快适。构成“味”的因素虽然客观地存在于饮食对象中,但又必须通过具体的饮食过程才能获得。因此,它又作为动词指对饮食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轼“无意为”说略论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4期 99-102页
作者:祁海文 
苏轼“无意为”说略论祁海文“无意为”是中国古代论中影响很大的一个理论命题,它盛行于两宋论,其间,北来学大家苏轼倡之尤力。苏轼的“无意为”说出入于诗论、论、书论、画论之间,体现着他对艺创作一些重要的规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