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禹旭红"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媒体文化与学校语文教育
收藏 引用
《新闻爱好者》2008年 第9期 62-63页
作者:禹旭红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我国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待媒体文化的普遍态度当前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媒体信息与符号制造术四处撒播,渗透到了社会领域.意义在中性化了的信息、娱乐、广告以及政治流中变得平淡无奇”①。置身于媒体时代.媒体及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广告为例摭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2005年 第11期 56-58页
作者:禹旭红河南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决不是随意的,需要进一步研究语文课程综合性的原则,真正使学生提高学用语文的兴趣和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需要课程理论研究者和语文教师不但要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温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2005年 第7期 40-41页
作者:禹旭红河南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至今虽时隔两千多年,但对今天的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领会新课程标准 优化教法和学法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2004年 第6期 24-26页
作者:禹旭红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联与语文教学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2003年 第12期 35-35页
作者:禹旭红 
对联作为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对联,就会收到特殊的教学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