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秦改梅"
5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杯盏之间 极致风雅——宋代七汤点茶法流程简述
收藏 引用
《科学之友》2024年 第6期 16-17页
作者:本刊编辑部 秦改梅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茶风极盛,形成了有关茶的礼仪,并与诸多艺术融合,极具观赏性,其衍生出的斗茶、茶百戏等饮茶技艺,也使中国茶道技艺走向巅峰。斗茶,即点茶的比赛,以茶色是否纯白,茶味是否纯正,沫饽咬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源自大自然的民间非遗
收藏 引用
《科学之友》2024年 第1期 15-15页
作者:本刊编辑部 郭明 秦改梅 
树皮画是一种北方民族古老的民间艺术,利用树皮所具有的天然形态、不同颜色与纹理,经创意巧妙组合粘贴出各类半浮雕式图画。自从桦树成为人类远古的生产、生活资源起,就产生了原始的桦树皮制品。勤劳、智慧的人们就地取材,使得桦树皮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匠心绘制 一画一景——郭氏树皮画制作流程简述
收藏 引用
《科学之友》2024年 第1期 18-18页
作者:本刊编辑部 郭明 秦改梅 
郭氏树皮画工序复杂,需经过选、拼、剪、粘、刮、雕、烙、画、贴、压、装等十多道工艺流程,当中运用到多种创作技法,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树皮原貌,作品画质感强,有浮雕式的立体艺术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亚杰:从“造物”中获得愉悦与享受
收藏 引用
《科学之友》2022年 第10期 22-25页
作者:秦改梅不详 
歌手李健说,一个人从事了音乐,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不仅是音乐,从事美术、电影、文学……艺术家们都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能够获得艺术独自馈赠的愉悦和享受。对于张亚杰来说,面塑艺术所馈赠予他的愉悦和享受,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方寸之间勾勒万千气象
收藏 引用
《科学之友》2023年 第1期 20-21页
作者:秦改梅不详 
“烟壶中有一种做法叫作‘内画’。水晶瓶也好,料器瓶也好,只要是透明的瓶体,全可拿来当作坯子。由画家在瓶子内部画上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写上正草隶篆、诗词文章。工笔写意,水墨丹青,透过瓶壁看来,格外精致细腻。这一技术极难。因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铁笔翰墨镌刻书画神韵
收藏 引用
《科学之友》2022年 第1期 16-17页
作者:秦改梅不详 
所谓刻铜,是指直接用刀在铜器的平面上镌刻的工艺。刻铜艺人手握钢刀,以刀为笔,以铜为纸,经过敲敲打打、千錾万刻,在素面铜器上刻出精妙的诗、书、画等图案。其中的文房刻铜兴起于清末民初,常见的有铜墨盒、铜镇尺、铜砚屏等物,由于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新年:大千世界 皆可入壶
收藏 引用
《科学之友》2023年 第1期 25-27页
作者:秦改梅 安东(图)不详 
有的人一生只热衷于做一件事,王新年就是这样的人,对内画艺术孜孜以求三十多年,仍初心不,热爱不变。他最喜欢一个人坐在家中,静下心来慢慢琢磨技艺。一支自制的变形细笔,取墨用彩,在微缩的鼻烟壶中描绘着他心中的大千世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维民:携铜入画的刻铜高手
收藏 引用
《科学之友》2022年 第1期 22-25页
作者:秦改梅 吉彦杰(图)不详 
在“晋工”金银器制作艺人刘兴东的引荐下,记者再次走进平遥,寻访平遥文房刻铜艺人王维民。因没有专门的工作室,我们的采访在他家里进行。室内采光不太好,光线最好的地方是阳台,王维民在本就狭窄的阳台开辟出一方小小的艺术天地用来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棒槌花边:指尖绕出别样韵味
收藏 引用
《科学之友》2022年 第4期 16-17页
作者:本刊编辑部 秦改梅不详 
棒槌花边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在山东栖霞和牟平被发扬光大,因曾在栖霞最为盛行,所以又有“栖霞花边”之称。在栖霞,有这样一位平凡的民间手艺人,她生于棒槌花边世家,熟练掌握着棒槌花边的各种编织技法,精心编织了40余年,她就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笔触精妙的内画艺术
收藏 引用
《科学之友》2023年 第1期 22-24页
作者:本刊编辑部 王新年 秦改梅 
困顿之余,置一鼻烟壶于鼻间,提神醒脑,倍感舒适。如今,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袖珍的艺术品流传下来,被欣赏和收藏。内画鼻烟壶作为唯一一类还保持生产的鼻烟壶,它融合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意蕴气度和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