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程向兰"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中国诗歌的音乐美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07年 第3期 90-91页
作者:程向兰邵阳学院 
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是文艺史上带有规律的现象。诗歌与音乐是相和而生、相伴而随的两种艺术形式。诗,不仅作为书面文字呈之于人的视觉,还作为咏诵或歌唱的材料诉之于人的听觉。作为诗的姊妹艺术,音乐始终以其独特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乐课堂的“美境”营造
收藏 引用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1期29卷 202-203页
作者:程向兰邵阳学院音乐系湖南邵阳422000 
声乐是美的艺术,声乐课堂担负着传播美、表现美、反映美的重要使命。面对音乐艺术纷繁复杂和恶俗音乐泛滥成灾的局面,声乐课堂应当在音乐文化、专业知识、个体潜能、艺德修养等四个层面上着力营造美的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歌唱的语言和风格
收藏 引用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 第3期27卷 290-291页
作者:程向兰邵阳学院音乐系湖南邵阳42200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声乐艺术,都是建立在本国和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语言,就谈不上声乐艺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由于地理位置、语言文字、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审美观点各不相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演唱风格和特色。本文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乐教育的语言艺术
收藏 引用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6期5卷 82-82,92页
作者:程向兰邵阳学院音乐系湖南邵阳422000 
声乐教育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觉、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练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提高教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诗歌含有的音乐性
收藏 引用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10卷 87-90页
作者:程向兰邵阳学院音乐系湖南邵阳422000 
文章从节奏、押韵、音调、声情、复沓、重叠、双声、叠韵等方面论述了中国诗歌含有的音乐性;同时指出:诗歌与音乐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艺术手段和给人的感受有其不同点;诗歌的声韵并不等于音乐,而只是诗歌含有的音乐性因素,因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诗歌与音乐的交融性
收藏 引用
《音乐时空》2012年 第6X期 26-28页
作者:程向兰邵阳学院音乐系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诗歌与音乐同源同质,有着天然一体的交融性,诗歌与音乐是一种互相交融的混合艺术;接着从创作实践上论述中国诗歌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新诗特别是新格律诗,大都是诗歌与音乐交融的产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声乐教学中的美育作用
收藏 引用
《金融教育研究》2006年 第2期20卷 90-91页
作者:程向兰邵阳学院音乐系湖南邵阳42200 
声乐是美的艺术,声乐教学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它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巨大的美育功能,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渠道。声乐教学应当以审美为核心,从美育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遵循审美规律,创设审美情境,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体现美,在音乐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之我见
收藏 引用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 第3期24卷 53-54页
作者:程向兰邵阳学院艺术系,湖南邵阳422000 
文章针对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提出了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咽音技法在声乐训练中的借鉴初探
收藏 引用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7卷 122-123页
作者:金鹃飞 程向兰邵阳学院音乐系湖南邵阳422000 
"咽音"是意大利传统美声的一种特殊的唱法。我国著名的医学博士、嗓音专家,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林俊卿教授经过几十年的科学研究与歌唱艺术实践,在西洋"咽音"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一套集声学、物理、医学为一体,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