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针对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生成的五轴刀具路径只具有C0连续从而影响五轴混联数控机床的运行平稳性和工件的加工精度,设计了一种优化曲率的刀具路径光顺算法。对刀具路径分别设计局部光顺算法和全局光顺算法。局部光顺算法中,综合考虑路径的C^(2)连续性要求、光顺误差约束、曲率的影响进行控制点选择;以边界条件和光顺误差为约束,建立基于曲率最优的数学模型;通过带约束的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精确快速求解,有效地降低了光顺路径曲率。全局光顺算法中,利用局部光顺算法的控制点选取方法对不满足误差要求的刀位点插入控制点。仿真测试表明算法能得到满足误差要求的C^(2)连续路径,通过碗形件的实际加工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摘要:以广东省河源市某叠墅户型建筑项目为背景,提出为每户叠墅业主提供电梯及室外楼梯入户的设计方案与解决方法,对叠墅户型建筑应用电梯独立入户设计方式进行研究,对交通组织方式优化前后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叠墅户型建筑应用电梯独立入户设计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业主生活品质,交通便捷性增强,能够提高公用空间资源的利用价值。
摘要:罗汉图一直是佛教美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东汉末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广泛传播,衍生出许多相关的艺术创作。文章以南宋时期刘松年的三轴《罗汉图》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当时社会思潮的变化对三轴《罗汉图》的构图、造型、色彩及笔墨表现等方面的影响,阐述在当时的文化历史背景下道释人物画如何融合与发展以及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审美取向及精神追求。
摘要:针对动力电池模组工作过程中易出现高温且单体间温差较大的问题,设计了3种内部不同构造孔的液冷板及2种液冷板放置方式进行电池模组数值计算,考察模组电芯的温度分布情况,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热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在相同入口截面积及流量条件下,内部长圆形孔的液冷板冷却作用要略优于圆形和椭圆形孔的液冷板;模组底部及两侧冷却方式要远优于单纯底部冷却,模组整体温度分布低且均匀性更高。
摘要:肿瘤异质化和每位患者的特异性是肿瘤研究和治疗中的重要挑战,而个性化精准诊疗是解决这一挑战的关键途径之一.本研究中,设计制备了基于聚氨基酸的肿瘤靶向传递体系,利用ε-聚-L-赖氨酸负载敲除促进肿瘤发展的黏蛋白1(MUC1)的CRISPR-Cas9质粒,外层修饰键接了AS1411适配子的透明质酸,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的核仁素(nucleolin)和CD44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高效传递和基因编辑.进一步,利用这一靶向传递载体负载检测MUC1、肺转移标志物组织蛋白酶C(CTSC)、骨转移标志物锯齿状典型Notch配体1(JAG1)的mRNA的3种分子信标,对基因编辑效果进行检测.针对肿瘤细胞系BT549及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恶性细胞开展了基因编辑及疗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编辑传递体系可以有效靶向恶性细胞,敲除MUC1基因,抑制MUC1的表达、显著下调肺转移和骨转移标志物.本研究利用少量全血进行个性化体外研究,可便捷高效地评估特定治疗措施的疗效,为肿瘤个性化精准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摘要:在车载炮驾驶室拓扑优化设计和刚强度分析计算中,需要明确大量的、不同射击条件下的冲击载荷.如何快速获取驾驶室表面的冲击载荷是车载炮设计中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将深度学习方法引入到驾驶室表面冲击载荷的求解中,基于卷积-多维特征LSTM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驾驶室表面冲击载荷快速预测方法,实现了不同发射条件下驾驶室表面冲击载荷计算,求解速度接近实时级别.算例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模型的求解精度与传统CFD仿真精度相当,但求解耗时在毫秒级,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具备离线训练、在线计算的潜力.且当驾驶室形貌特征轻微变化时,本文模型依然适用.本文成果可快速为驾驶室刚强度校核和拓扑优化提供载荷条件,有助于缩短车载炮研发周期,为车载炮系统的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奠定了基础.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飞思卡尔智能车参赛项目'基于数字式摄像头的智能汽车'的各个技术环节,包括机械、电路、软件算法、调试等各个方面。机械设计着重叙述了车模的改装、调校、摄像头和速度传感器的安装;电路设计讲述了单片机、电源、驱动、摄像头及信号处理的电路原理及部分关键器件选型;软件设计讲述了软件算法的基本思路和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还对项目中自行开发的调试平台进行了简单的叙述。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能源利用的要求也逐步在提高。能源发展的脚步也从高污染高耗能的能源正在向低污染低耗能的能源迈进。于是,太阳能的利用便成为科技发展领域的又一成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太阳能的节点电源系统设计,该系统采用高效安全的充电控制技术,能够自动管理充电过程并进行有效的能量储存。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