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税海模"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李琼久与巴蜀文化
收藏 引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 第3期18卷 10-15页
作者:税海模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四川乐山614000 
巴蜀文化是一种明显有别于中原主流文化的边缘性区域文化。四川著名画家李琼久,虽然未必自觉,却实实在在地受益于他的“边缘性”艺术身份。尤其是巴蜀文化中的狂放精神,不仅是支撑他攀登艺术高峰的强大内驱力,更是他在艺术史上不混同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同一副古人骸骨 赋予过不同的艺术生命——《棠棣之花》版本研究
收藏 引用
《郭沫若学刊》2007年 第1期 51-59页
作者:税海模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四川乐山614004 
郭沫若历史剧《棠棣之花》在30多年的不断改写中,先后有过十来个不同版本。对这些版本进行研究,发现:同一个古代故事,因为在不同时期赋予过不同现代意识,而形成不同的艺术生命,从而使其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具有“对于理想社会实现上的政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魂兮归来(上)——论高校文学教育体系的拓展与改建
收藏 引用
《乐山师专学报》1996年 第2期11卷 65-68,73页
作者:税海模乐山师专中文系 
文学是什么?怎样才能进入文学的艺术殿堂?理想的文学教学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境界?……面对这一连串提问,我们发现一个引人深思的奇怪现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沫若的“行为艺术”:骨灰撒到大寨肥田
收藏 引用
《粤风》2008年 第5期 43-46页
作者:税海模 
1978年6月,一代文豪郭沫若逝世。病危中他留下"革命"遗言,把骨灰撒到大寨虎头山下肥田。因为,大寨是毛主席树立的"农业学大寨"的红旗。可是,世事难料。仅仅几个月之后,形势便发生戏剧性变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狂人日记》的跨文明比较
收藏 引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 第1期20卷 43-47页
作者:税海模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四川乐山614004 
通过对《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狂人日记》的人物、作者、文本接受的跨文明比较,可以看到:人类具有普世性价值观念,之所以有些文明对这些普世性价值偏离,很可能与某些制度设计和社会存在相关联。所有传世经典文学作品都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尘埃落定 重见光华——宗白华“境界层深创构”理论回眸
收藏 引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 第5期17卷 40-44页
作者:税海模 詹虎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四川乐山614004 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四川乐山614004 
宗白华的“境界层深创构”美学理论 ,使中国古代诗学意境理论完成了现代性转型 ,并对其作了精致化、深刻化、系统化的发展。该理论不但对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 ,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而且对构建中国现代诗学、现代文论 ,乃至对复兴华文诗歌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