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窦修林"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徐州云龙山唐宋摩崖石刻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3年 第2期19卷 119-120页
作者:窦修林南通师范学院美术系江苏南通226007 
从唐刻风韵、惠能、神会像之论、密宗造像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徐州云龙山唐宋摩崖石刻的艺术特征与造像内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南民俗与佛陀相好制的渊源?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02年 第3期 115-119页
作者:窦修林南通师范学院 
西南地区的习俗与遗存文物,有些特征与佛陀“相好”制相类,这些相似的特征应为印度的先民制造佛陀偶像时所借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淮安东魏石刻造像考》质疑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1996年 第4期 112-114页
作者:窦修林 张适 
《淮安东魏石刻造像考》质疑窦修林张适1993年,淮安市出土一块东魏石刻造像。次年《东南文化》第四期刊登了王锡民、陈锦惠《江苏淮安东魏石刻铭文造像碑》(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和张同标《淮安东魏石刻造像考》(以下简称《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化发展21世纪中国模式的文化艺术
收藏 引用
《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 第3期 113-114页
作者:窦修林南通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在当今文化艺术全球化的时代中应该积极谋求中国模式文化艺术发展的新突破,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的主导地位,多元化发展中国模式的文化艺术,才能有效提升中国文艺应对新事物、新问题的能力,才能使中国的文艺具备亲和力而走向世界,才能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杜尚与后现代艺术的转向
收藏 引用
《传承》2012年 第6期 66-67页
作者:窦修林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在传统社会乃至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进的过程中,消费与时尚、碎片与物化成了时代的主题。随着社会整体审美意识的变迁,艺术领域也产生了转向,典型的特征在于市场化。而这一切的缘起在于杜尚先验性的艺术实践,为艺术重新作了观念的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熔古铸今开意境 造化心源入画来——评吴耀华青绿山水艺术
收藏 引用
《国画家》2016年 第3期 34-38页
作者:窦修林 
国画的当代化.亦即国画当随时代的命题,自五四以来一直是无数画人竞折腰的问题。在”师长技”以图强的情况下.唯西论、中西结合论、唯中论等纷呈。在此过程中.我们对国画的笔墨形式、墨色技法、语言符号.空间构成、表达意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四王”的合理性
收藏 引用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 第1期24卷 102-104页
作者:窦修林南通师范学院美术系江苏南通226007 
近人对“四王”的否定 ,带有很大的偏见。对此从清初社会风气与画人意识、与清廷的亲疏关系、“四王”的师承环境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四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明代中前期画人的价值趋向
收藏 引用
《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 第12期 26-28页
作者:窦修林东南大学文学院现代艺术中心江苏南京210000 
明代社会中前期社会意识与审美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士大夫文人的处世形式与价值倾向,决定了写意、院体和浙派等画人的兴衰荣辱。从浙派的顺应时势、李开先的画评、后期浙派的狂狷之气、中期文人心态趋逸趋隐等四个方面看,画人的价值趋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耀华
收藏 引用
《当代中国画》2007年 第6期 58-59页
作者:窦修林 
吴耀华1959年生于江苏如皋。现为南通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高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江苏省高校艺术教育研究委员会理事,南通市美术家协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墨趣与慧悟——从墨荷看吴耀华的绘画观念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07年 第8期 5-页
作者:窦修林 
  看了吴耀华的中国画作品,使我想起了艺坛的一个老问题,就是如何继承创新传统?前人回答为"笔墨当随时代","笔墨"二字无疑是指传统,让传统技法随着时代精神而生发,新意自会溢出.在当今后现代的社会环境里,旧有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