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童中焘"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潘天寿艺术的高度
收藏 引用
国书画》2017年 第6期 75-82页
作者:童中焘中国美术学院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寿者,又号朽居士、懒道人、雷婆头峰寿者等。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教授。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冠的狂妄
收藏 引用
国花鸟画》2006年 第6期 73-74页
作者:童中焘中国美术家协会 
受文化环境与美学思潮的影响,国当代国画创作在西化与寻根两个不同的纬度上探索较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全球化语境下国人对西方艺术菁华的吸收和对民族艺术自身发展的思考。在当今西方艺术强势推进的艺术潮流,主流的国画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笔墨开生面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04年 第2期 2-4页
作者:童中焘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文化崇尚生命、气象。写“心目界之所有”,以传神、写意、取韵、有味为终始对象。国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形成独特的光彩。艺术贵在同求异,一个民族的艺术相对于另一个民族的艺术如此,一个人的作品相对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画的基点与高度 兼谈西绘画的若干区别
收藏 引用
《国画家》1996年 第1期 2-10页
作者:童中焘中国美术学院 教授 
西绘画,自有文字后,有同有异,而基本上属于两个系统。它们的差异,也反映在各自的艺术概念。西方的一些概念,经过翻译(包括日文转译),一样的汉字,涵义常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质感”这个词,现在不少谈国画的文章,常有“表现出某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静淡远 神游天真——《顾坤伯国画集》序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16年 第3期 61-70页
作者:童中焘中国美术学院 
山水画到了晚清.甜熟柔靡,空虚无具。及20世纪,画学复兴,名家辈出.黄宾虹卓然大家,骎骎入于大家者数人,鲜为人知的顾坤伯先生是决不能逃焉者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画的特殊面目和特殊精神
收藏 引用
《古今谈》2013年 第3期 64-66页
作者:童中焘 
一、黄宾虹的“大”与潘天寿的“高峰意识”在潘天寿先生身上,看到一个“高峰意识”。所谓“高峰意识”,是说我们要站在世界艺术的最高点,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是两个高峰;又要站在国绘画的历史变迁,以及每个时代如唐、宋、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笔墨”与“国水墨画”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08年 第1期 2-11页
作者:童中焘中国美术学院 
“水墨画”本指纯水墨或设以淡彩的国画,是从唐发展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用笔(不仅毛笔),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画出的作品,似乎也可统称“水墨画”,总嫌太过笼统,需有某种限定。如从文化精神方面,而称“国水墨画”“日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其宽其画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03年 第2期17卷 19-23页
作者:童中焘中国美术学院 
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以传统丰厚著称,花鸟蔬果喜宗缶翁,而以青藤、八大、石涛为其旨归.前辈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陆抑非,皆一代大家,各以所长,腾声当世.马君其宽,受诸师亲炙,拓基宏阔,其尤得乐三先生之森秀持重,茀之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豁高雄 警奇古厚——略谈潘天寿绘画思想的学术价值
收藏 引用
《诗书画》2015年 第2期 16-26页
作者:童中焘中国美术学院 
刘熙载论书法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艺概》)可以移来论画。"画如其人",于潘天寿先生得到充分的证明。我曾有幸聆听潘天寿先生的教诲,并十馀年目睹他的处世为人,每一回忆,一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潘天寿先生的变体画
收藏 引用
《古今谈》2016年 第1期 48-51页
作者:童中焘 
潘天寿先生的作品有不少题材相同、构图相似的变体画。这些内容、题材之所以被潘先生一画再画,必定和他作画的背景,尤其是他当时的思想状态有关。遗憾的是,这方面的文字资料所剩无几,不便作过多臆测。下面仅根据我对潘先生艺术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