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罗卡"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20世纪60-80年代的香港电影与文化——罗卡访谈
收藏 引用
《戏剧与影视评论》2024年 第2期 58-67页
作者:苏妹 刘金平 李晓昀 邹思容 罗卡不详 厦门大学电影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中国香港 
20世纪60一80年代,中国香港文化界处于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此时又恰逢世界性的青春文化大兴,深刻影响中国香港战后一代。本次对中国香港资深电影研究者罗卡的深度访谈,尝试重返战后年轻一代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的中国香港电影现场。该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踏着香江月色上路——试评岸西的《月满轩尼诗》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0年 第4期 89-91页
作者:罗卡香港电影资料馆 
2009年3月下旬,奉本刊编辑之命专诚访问了岸西女士,谈她的导演首作《亲密》(刊于《电影艺术》2009第3期)。访谈了两个小时后,踏着春日和暖的阳光信步走向湾仔的繁盛区;她那时正忙于筹拍新作《月满轩尼诗》,约了摄影师在附近看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谁害怕好莱坞?──杂谈面向国际因应转化之道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1年 第2期 30-32,62页
作者:罗卡 
如果胡金铨的在戛纳得奖的年份是2000年而不是1975年,今年在欧美公映轰动一时的武侠片很可能不是而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雀》飞翔--联想与引申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8年 第5期 21-23页
作者:罗卡香港电影资料馆特约节目策划 
释名“文雀”此词广东以外甚少流行,遍查辞书,只《辞海》有“文鸟”一词,指“嘴圆锥形,淡红色,背部色苍灰,翼小色黑,脚赤色的鸣禽……嗜食谷粒及虫类。”未提到“扒手”的借喻。看来此词出自岭南的民间俚语,但今日粤人亦甚少使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拈须微笑观世情——李萍倩中晚年的创作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7年 第1期 44-51页
作者:罗卡香港电影资料馆 
二战后由上海南来香港的前辈导演中,李萍倩常与朱石麟相提并论,但对前者的重视研究则又远少于后者。其所以相提并论,是因为两位既是同代人,又是相似的经历。20世纪20年代中国进入电影界,30年代独当一面,上海沦陷后仍留下继续工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漫漫英雄路——陈木胜导演访谈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4年 第1期 69-73页
作者:陈木胜 罗卡香港电影资料馆 
陈木胜导和编的影片我看过不少,和他面对面对谈却是第一次。他在1983年进入香港无线电视台当副导演时我刚好离开制作部,因此无缘合作,也许碰过面也不相识。对陈导演的电影作风我却是熟悉的。虽然长期拍动作片,陈导演并非一介武夫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月围城》的坚守与突围--陈德森访谈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0年 第2期 82-88页
作者:陈德森 罗卡香港电影资料馆 
创作过程的三个坚持 罗:我读过关于筹拍《十月围城》的不少文章,几年前也看过一部叫《十月维城》的纪录片,讲你筹备本片,甚至一度开拍,经过很多波折,还是没有拍成。如今影片终于出来了,由原初筹划到拍摄成功,足足经历了十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丛书选题的策划模式与运作方式
收藏 引用
《中国出版》1998年 第7期 30-31页
作者:徐燕 罗卡 
90年代以来,丛书、套书正以其特有的整体美、气势美迅速占领市场,并赢得了大批读者,引起了出版界、发行界及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然而在丛书的出版热中却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诸如对选题缺乏论证、一窝蜂地上热点选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义薄云天、如此收场?--麦兆辉、庄文强访谈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1年 第4期 50-56页
作者:麦兆辉 庄文强 罗卡香港电影资料馆 
罗:《关云长》公映后在内地和香港都引起广泛地批评及谈论,造成一种少见的现象,先问两位导演对此有什么总的看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女人岂是天生被虐狂 七十年代香港色情片
收藏 引用
《书城》2000年 第2期 30-30页
作者:罗卡 
越战正酣的六、七十年代,美国人民不满政府把与美国人民无关的战争不断升级,于是反战,大众媒介推波助澜,不断报道渲染国内的暴力事件。而美国的所谓性解放运动也于此期间上升至火红火绿的高潮:嬉皮士群居、流浪、服药、吸毒、滥交、杂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