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罗建龙"
5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高精度伺服倾角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传感器与微系统》2025年 第3期44卷 37-41+45页
作者:户福标 付宇 赵艺凡 罗建龙 赵辉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中国兵器工业试验测试研究院 
高精度伺服倾角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存在波动幅度大且易受自身噪声及环境噪声干扰的问题。为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依据算法原理和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在滤波器设计中,对关键参数的取值进行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西欧中世纪艺术的发展与影响
收藏 引用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 第5期 103-103页
作者:罗建龙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中世纪西欧尽管出现过文化黑暗时期,但是在中后期随着文化复兴的出现,中世纪艺术也得到了发展,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罗马式和哥特式。这两种艺术形式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产生重要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不确定性分析与μ综合控制
收藏 引用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 第4期31卷 571-576页
作者:王章磊 罗建 苏二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2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过程中飞行包线大,飞行环境复杂,其间各种复杂的力学过程不可能完全精确地考虑在控制系统设计模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参数的特点,为了便于鲁棒控制器设计,提出了基于最坏情况增益(WCG)灵敏度分析的不确定参数简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滑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H_∞回路成形控制
收藏 引用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 第4期31卷 565-570页
作者:米鹏 罗建 苏二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2 
为了解决滑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大攻角侧向机动时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控制要求,针对该过程中存在的多个不确定因素和控制耦合,对耦合特性进行分析,建立面向控制的滑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利用H∞回路成形设计方法设计了控制器,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超声速飞行器横侧向失稳非线性分岔分析
收藏 引用
《力学学报》2016年 第5期48卷 1192-1201页
作者:苏二 罗建西北工业大学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6 
针对滑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大攻角横侧向失稳问题,采用延拓算法和分岔理论,求解并分析了以俯仰舵偏为连续参数的稳态平衡分岔图和以副翼舵偏为连续参数的横侧向机动稳态平衡分岔图,对平衡分支的稳定性和突变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特征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大攻角非线性失稳分析与控制
收藏 引用
《航空学报》2016年 第S1期37卷 80-90页
作者:苏二 罗建 闵昌万西北工业大学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6 
针对滑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大攻角纵向失稳问题,基于连续算法和分岔理论,求解并分析了多特征点单参数分岔图,对平衡分支的稳定性和突变点进行了分析。结合高超声速飞行器大包线飞行特性,求解并分析了双参数分岔,并计算了稳定分支曲面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三维平衡滑翔空间的高超声速再入制导律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6年 第9期46卷 1339-1356页
作者:苏二 罗建西北工业大学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 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6 
本文首先将二维空间再入走廊扩展到了三维再入走廊,其中包括高度–速度–攻角(H-V-α)和阻力–速度–攻角(D-V-α)的三维再入走廊,为在线再入走廊快速获取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基于平衡滑翔条件提出了一种满足路程约束的三维平衡滑翔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滑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双环结构协调解耦控制
收藏 引用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 第3期32卷 440-445页
作者:靳锴 罗建 苏二 闵昌万 黄兴李 闫颖鑫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2 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6 
针对滑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环境复杂,临近空间再入段俯仰、偏航和滚转通道之间存在强耦合和参数大范围不确定性的特点,研究了飞行器双环结构协调解耦控制系统设计。首先建立了飞行器面向控制的动力学模型,对模型中的耦合项进行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油观两用牡丹新种质评价与筛选
收藏 引用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4年 第3期39卷 118-124页
作者:张敏 张延 罗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陕西杨陵712100 
建立科学合理的油观两用牡丹评价体系,为油观两用牡丹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法对121个牡丹杂交植株的适应性、观赏性、油用性进行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结果表明,5个杂交植株的综合评价得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35个栽培牡丹品种油用特性的评价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粮油学报》2016年 第10期31卷 60-65页
作者:罗建 张延 郭丽萍 牛立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杨凌712100 
对35个栽培牡丹品种的籽油超临界CO2萃取后,使用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分析其脂肪酸成分,采用内标法对其主要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以单株种子产量、种仁出油率、籽油α-亚麻酸含量为指标,对35个牡丹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