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罗星凯"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学生面对情境性试题为何如此失常
收藏 引用
《人民教育》2010年 第11期 32-35页
作者:罗星凯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 
在“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中。笔者负责的科学学科研究组连续5年承担了8年级科学学业水平测试卷的命制、科学学业影响因素调查的设计以及测试结果的分析反馈工作,至今已积累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5...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看阿基米德原理系列探究实验的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物理》2010年 第12期28卷 21-23页
作者:易其顺 罗星凯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 
物理实验对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具有特殊的作用,有的实验可以增强感性认识,有的实验可以促进认知的调整,有的实验可以促进认知的转变.因此根据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来设计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最难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引发的探究活动
收藏 引用
《学科教育》2004年 第11期 32-35,45页
作者:刘小兵 罗星凯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物理教育研究室广西桂林541004 
设置引人入胜的情境、发人深思的问题 ,是学生的探究活动赖以起步和深入的前提。本文描述了学生由这样一个问题所引发的探究活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学习活动的丰富和深刻程度以及一项真正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育价值 ,都可以从中读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堂“失败”的好课
收藏 引用
《人民教育》2002年 第10期 37-39页
作者:赵光平 罗星凯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 
案例选登【按】———这是来自新课程实验区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值得我们去思考几个问题:1.这堂课失败在哪里?为什么失败?2.你是否同意这是一堂“失败”的好课?如果同意,好在哪里?如果不同意,为什么?3.这堂课由你来上,你将如何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课程专家就教师关心的问题答本刊记者问(三) 透视科学探究性学习
收藏 引用
《人民教育》2002年 第9期 35-37页
作者:余慧娟 赖配根 罗星凯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科学课程标准》更是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但是,怎样科学地理解探究性学习、正确地处理探究性学习中的各种关系,如何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面临许多困惑。为此,我们专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深入和大规模实施科学探究学习:路在脚下
收藏 引用
《基础教育课程》2012年 第12期 29-32页
作者:罗星凯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 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探究科学》是一门将学与教的方式和学与教的内容置于同等重要地位的课程,正是这样一门如此"激进"的课程,由于其校本课程的身份,反而让其设计和实施得以放开手脚,使学习的主动权与责,都可能真正回归到学习者本人,而恰恰是这样的"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谐振动图象演示仪的设计与制作
收藏 引用
《物理教师》1992年 第11期25卷 20-21页
作者:罗星凯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系 541001 
简谐振动图象用一砂摆装置来演示,较突出的不足就是振动体质量明显变化以及漏砂的开始和终止不便控制。高中物理(乙种本)上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上,介绍了一个用内装墨汁的医用注射器代替装砂漏斗的办法,质量明显变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可用于机械波教学的人类视觉局限演示器的设计与制作
收藏 引用
《物理实验》1998年 第6期18卷 35-36页
作者:易其顺 罗星凯广西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桂林541004 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电子系桂林541004 
机械波教学中,不易使学生信服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媒质质点本身并没有随波迁移.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由一个状态在连续载体中依次传递对人眼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与由一个状态载体连续运动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相同.据此,作者设计了一个演示装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密度概念的引入”探究性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人民教育》2002年 第9期 38-39页
作者:罗星凯 刘小兵 梁维刚 吴娴 张琴美 李萍昌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 
设计理念1.学生在学习'密度'的科学定义之前,已经有了不少与密度有关的经验.'密度'概念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将学生对密度的认识从经验水平提升到科学概念的水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加强科学实践学习,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收藏 引用
《福建教育》2023年 第45期 13-15页
作者:王星娜 罗星凯河南省实验小学 教育部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科学实践,是抽象的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认识,形成理解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可或缺的活动,是小学科学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途径。一线科学教师非常希望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能“为我所用”。然而,如何利用学校教育主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