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翁偶虹"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郝寿臣在京剧花脸中之地位(上)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89年 第2期10卷 37-43页
作者:翁偶虹 
(一) 京剧花脸,以美的塑型及表演艺术,与生、旦、丑三行共撑京剧的艺术大厦。京剧有史以来,优秀的花脸演员,层出不穷。远者已不可考,仅从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占领北京剧坛的时期,嬗递而下,将近二百年中,每个阶段都有独擅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霜叶红于二月花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4年 第12期 26-35页
作者:翁偶虹 
在戏曲舞台上,配角之于主角,经过演员和观众的多年总结,公认为叶之于花。所以,“有花无叶,干而无味”,“有叶无花,一盘散沙”的格言式的戏谚,流传很广;归结到“红花虽好,还须绿叶扶持”,似乎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真理。主角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郝寿臣在京剧花脸中之地位(下)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89年 第3期10卷 42-47页
作者:翁偶虹 
(三) “剑不试则利钝喑,弓不试则劲挠诬,鹰不试则巧拙惑,马不试则良驽疑”,这是《潜夫论·考绩》里王符的观点,他认为有才华的人不通过实践,就无以知才之大小,如同剑之利与钝,弓之劲与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前景五人谈
收藏 引用
《瞭望》1991年 第Z1期 36-39页
作者:翁偶虹 马少波 汪曾祺 冯牧 黄宗江中国戏曲学会 中国作家协会 著名戏剧家 副会长 戏剧家 著名作家 副主席 作家、戏剧电影艺术家 
徽班进京200周年纪念活动和李瑞环同志关于进一步繁荣京剧艺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讲话,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对京剧发展前途的热心关注。为此,本刊发表几位谙熟京剧艺术的著名戏剧家、作家就中国京剧现状和前景对本刊记者发表的谈话,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程砚秋的艺术生活
收藏 引用
《书摘》2019年 第4期 121-123页
作者:翁偶虹不详 
从美学角度看程砚秋演出的剧目,雅静幽深,有书卷气,有学者风,这是由他的艺术个性、艺术见解而决定的。他的艺术个性和艺术见解,不仅表现于上演的剧目,也反映于他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先看一看他当年的会客室,便可以了解他那艺术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北京消夏拾趣
收藏 引用
《书摘》2019年 第7期 118-119页
作者:翁偶虹不详 
“夏至三庚便数伏:”北京的暑热,虽不比南京、上海、重庆这“三大火炉”,而酷热之度,也曾在八十年前,流行过“晒化了锡拉幌子”的谚语。老北京人怎样消此炎夏,自有一系列的生活艺术。从旧历五月端阳之后,北京之热与日俱增,消夏场所,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泛谈“十三绝”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1992年 第2期 33-34,68页
作者:翁偶虹 
“十三绝”是京剧有史以来最早遗留下的名伶群像,画者沈容圃把十三位艺术精湛、脍炙人口的艺术家荟萃一堂。老生行有程长庚(《三国志》的鲁肃)、卢胜奎(《战北原》的诸葛亮)、杨月楼(《四郎探母》的杨延辉)、谭鑫培(《恶虎村》的黄天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室脸谱撷萃(八)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7年 第3期 52-55页
作者:翁偶虹 张景山 江洵 
(接上期)二十三、《芦花河》之乌里赫甚矣,戏曲中调剂术功用之伟大也。机趣风格之树立,固有赖于调剂,即台面色泽之配置美观,尤有赖于调剂术焉。此中所谓调剂者,扮相居其一,而扮相之调剂,脸谱又居其一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钩奇探古一梦中——收集脸谱琐记
收藏 引用
《书摘》2018年 第9期 108-110页
作者:翁偶虹 张景山(编) 
物常聚于所好,好者聚而藏之。我谈不上是个收藏家,而生平搜集的东西既广且杂。雨花台石子、橄榄核雕刻工艺品、“面人汤”昆仲的面塑、戏曲表演艺术家的书画扇面、戏曲画页、戏曲脸谱、唱片、说部,均在罗致搜求之内。其中搜求最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