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翁剑青"
79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公共艺术与公共精神
收藏 引用
《艺术生活》2007年 第3期 57-58页
作者:翁剑青 
只有当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城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有可能谈论公共艺术及其实践这个当代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本无疆 “越界”乃自然——“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观后
收藏 引用
《雕塑》2009年 第3期 54-55页
作者:翁剑青北京大学 
当代艺术已超越本体,走向多元,对艺术中的越界以及继承与创新等问题,是2009年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讨论的专题,在座谈中专家们从社会学、文化学、艺术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期《艺术无疆》《雕塑界继承传统的陈疴新疾》《从哲学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佛教艺术东渐中若干题材的图像学研究(3)
收藏 引用
《雕塑》2011年 第2期 32-37页
作者:翁剑青北京大学 
本文是北京大学教授翁剑青《佛教艺术东渐中若干题材的图像学研究》之第三部分,是对佛教中有关"化生"之图像学研究。"化生",是佛教中关于往生佛国的一种奇妙方式,作者从诸多有关"化生"的图像中,考察出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公共艺术的社会方式与文化反思
收藏 引用
《雕塑》2008年 第4期 72-73页
作者:翁剑青 
  鉴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上对于艺术的社会化建设的历程,我们认识到公共艺术是一种在政府的文化政策和财政支持下所实现的社会艺术,或进一步说,公共艺术的文化旨意及价值核心是为了使更多公民能够接近和享有艺术,并且凭借艺术的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之反观
收藏 引用
《雕塑》2009年 第1期 78-79页
作者:翁剑青 
公共艺术的概念及相关实践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约十多年的路程,以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壁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公共艺术建设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已涉及到中国大多数大中型城市乃至乡镇。尤其是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期,以“城市雕塑”为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迈向艺术的公共领域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15年 第2期 80-84页
作者:翁剑青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象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所 
我们从世界美术史的基本历程和大的走向来看,可知人类的艺术在走入早期城邦和国家形态以来就一直与宗教传播和世俗权力的张扬形影相随。约在18世纪中晚期至20世纪初期,随着平民社会意识的觉醒,随着19世纪以来艺术本体意识及其价值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博采万物 信手挥洒——吴建印水彩画艺术观感
收藏 引用
《歌海》2019年 第3期 90-92页
作者:翁剑青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通过偶然的机会相识画家吴建印,并关注到他的诸多水彩画作品及创作状态。吴建印的水彩作品给我的直接感受,更多的是明快、抒情、率真、多样性和个性,让我感受到画家的观察、思索和富有选择性的艺术探寻。在观赏及交往之余即想把对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纯粹艺术的艺术展望
收藏 引用
《雕塑》2009年 第4期 84-85页
作者:翁剑青北京大学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快速演进,生态环境及资源问题成为当今地球村中头等重大的问题,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种族及宗教问题而迫使全球人类对其作出优先的反应。作为当代社会公共文化方式和观念载体的公共艺术,同样需要在诸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情境·语言·策略:社区艺术形态及其适切性刍议
收藏 引用
《公共艺术》2018年 第3期 57-59页
作者:翁剑青北京大学 
鉴于当代城市社区改造与持续发展的具体需要,通过对公共艺术的实践情形普遍性理论的思考,对于以往倚重外在形式的审美表达和宣教性的艺术语言形态,及其介入空间的方式和意义予以反思和质疑。而对于艺术介入社区的价值导向和融入日常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佛教艺术东渐中若干题材的图像学研究(4)
收藏 引用
《雕塑》2011年 第3期 34-37页
作者:翁剑青北京大学 
本文是北京大学教授翁剑青所著的《佛教艺术东渐中若干题材的图像学研究》之第四部分。天宫乐伎,原指佛国中一切从事乐舞的菩萨等,作者从有关"天宫乐伎"的图像考察中,认识到天宫乐伎题材之图像在中国本土的表现形式与手法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