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翁赟"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翁赟烨人物画作品 绘画的意义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24年 第3期 58-62页
作者:翁赟中国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 宁波市女美术家协会 余姚市文化馆 余姚市美术家协会 
世界总是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与流逝的感情一起,温柔缓慢,常在不经意间带来巨大而又深沉的感受。人总喜欢回顾往昔,抱着各种不知名的情怀,用以渡过当下的困顿和焦灼,我也常如此,或更甚。屈指算来从进入美院念书到如今正式步入美术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考虑层与层相互支援的框架层抗侧刚度
收藏 引用
《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 第4期45卷 71-80页
作者:翁赟 童根树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7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7 
研究发现框架层的线性抗侧刚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相邻上下层的侧向刚度以及外荷载的形式有关,这与传统框架理论的结论不符。通过对简单的单跨二层对称框架结构在不同水平荷载作用下,层抗侧刚度的研究,提出各层抗侧刚度的解析解,与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等高双重弯剪型抗侧力体系的稳定性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2013年 第2期30卷 65-71页
作者:翁赟 童根树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27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杭州310058 
研究了非等高的双重弯剪型抗侧力体系的稳定性。首先,建立了非等高双重弯剪型抗侧力体系的连续化分析模型,提出了该结构体系的屈曲方程及稳定临界荷载解析解。其次,通过分析结构体系的上下两部分存在相互支援作用,给出了求解该结构体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等高双重抗侧力体系的稳定性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2012年 第10期29卷 162-169,176页
作者:翁赟 童根树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27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杭州310027 
该文研究了非等高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的稳定性。首先,分析了弯曲型高-剪切型低的双重抗侧力体系,提出了该结构体系的屈曲方程及稳定临界荷载解析解。通过分析弯曲型高-剪切型低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的上下两部分存在相互支援作用,给出了求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预应力索在连体结构中的应用及力学特性
收藏 引用
《建筑结构》2013年 第15期43卷 31-36页
作者:翁赟 赵国兴 王佳 肖志斌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28 
介绍了一种利用预应力拉索的新型索连体结构形式。对三种不同形式的索连体结构进行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抗侧刚度分析,从而揭示了索连体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具体的算例,对两个跨度相同但分别采用刚性桁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浦江体育中心张弦罩棚结构分析与设计
收藏 引用
《建筑结构》2013年 第15期43卷 58-62页
作者:翁赟 阚建忠 赵国兴 肖志斌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28 
介绍了浦江体育中心体育场预应力张弦罩棚(最大悬挑约30m)工程的基本概况、结构的平面布置、索桁架的结构形式以及整体经济性指标。对索桁架体系,分别进行了平面内的线性受力分析以及几何非线性分析,总结了多种荷载工况下的索桁架受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型钢框架-竹缠绕装配式建筑研究与应用
收藏 引用
《建筑结构》2022年 第S02期52卷 1627-1630页
作者:叶柃 罗飞文 翁赟 赵柱石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杭州311253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杭州310058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行业提高劳动效率、提升建筑质量、落实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竹/木结构等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装配式建筑——钢框架-竹缠绕装配式建筑,它以钢结构为框架,竹缠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华体育中心体育场看台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
收藏 引用
《建筑结构》2011年 第S1期41卷 632-635页
作者:翁赟 赵国兴 阚建忠 余祖国 干钢 金居高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27 
金华体育中心体育场东西看台结构设计中采用了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为防止混凝土收缩及温度下降,在结构中出现有害的贯通裂缝,设计中采取沿环向隔跨布置诱导槽以及环向框架梁内设置预应力钢筋两项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诱导槽的工作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竹缠绕复合管弯曲强度测试
收藏 引用
《世界竹藤通讯》2019年 第5期17卷 51-52,72页
作者:马建新 张淑娴 孙元平 翁赟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分别测试以轴向竹篾卷、环向竹篾卷制作的竹缠绕复合管弯曲强度,从正面(管外表面)和背面(管内表面)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轴向试件正面向上弯曲强度为42.80 MPa,背面向上弯曲强度为41.02 MPa,环向试件正面向上弯曲强度为13.28 MPa,背面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线性特征与色彩表现小议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7年 第11期 134-135页
作者:翁赟浙江省余姚市文化馆 
传统工笔画中的线性画法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战国到明清,从墓室壁画到绢本锦帛,均体现了其在现实艺术领域中的主导地位。然而在文人画之外,更多的民间工笔画开始采用重彩加晕染的方法,逐步将"色"与后来的&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