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翟国方"
4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的城市雨洪灾害韧性提升研究
收藏 引用
《上海城市管理》2025年 第2期34卷 26-35页
作者:张永萌 翟国方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极端暴雨事件频发,城市内涝风险日益加剧,对城市防涝体系的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韧性城市理念为指导,分析我国城市雨洪现状,重点引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探讨其在提升城市防涝能力中的关键作用。研究通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规划,让城市更安全
收藏 引用
《国际城市规划》2011年 第4期26卷 1-2页
作者:翟国方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南京大学城市灾害与公共安全实验室 
近年来,国内外灾害频发。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2010年8月7日舟曲特大泥石流,2011年1月冰冻灾害,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2011年5月长江中下游旱灾……每一次灾害,均造成了人员的重大伤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城镇体系规划与研究的发展历程、现实困境和展望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13年 第5期29卷 81-85页
作者:易斌 翟国方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城镇体系规划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逐渐走向成熟,成为我国区域规划层面的法定规划。目前,城镇体系规划表现出对市场考虑不够、规划弹性不足和可行性不强等问题,并面临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外部挑战。作为协调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城市灾害韧性评估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17年 第8期33卷 5-11页
作者:李亚 翟国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所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构建韧性评价体系是韧性量化的基础,韧性的量化对韧性理论的实践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韧性基线模型(BRIC)为研究基础,结合专家咨询方法,从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环境韧性、社区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及组织韧性6个方面构建我国的城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期主题:高铁周边地区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16年 第9期32卷 38-39页
作者:翟国方 朱炜宏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城市空间也总是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化,空间的增长、收缩、聚合、分散和新旧交替都是一种城市发展的标志。改革开放初期,与大规模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城市新空间主要是工业区、开发区、空港区和大学城等。当前转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本东京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与开发经营
收藏 引用
《现代城市研究》2016年 第3期31卷 60-67页
作者:何仲禹 翟国方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城市综合体开发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占有愈加重要的地位。以日本城市更新政策为背景,回顾了东京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池袋阳光城、惠比寿花园、六本木之丘、东京中城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综合体的开发经营理念和规划设计手法;总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本《海啸防灾地区建设法》引介
收藏 引用
《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 第1期29卷 123-126页
作者:陈静 翟国方 陈昭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此次大地震引起了大规模的海啸,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的调查,东北地区浸水面积这535km2,相当于东京23区面积的90%。造成死亡和失踪人数共计超过2.3万名,此外还造成核电站氢气爆炸、交通瘫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西兰地震韧性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收藏 引用
《震灾防御技术》2024年 第3期19卷 629-638页
作者:戴玥 翟国方 鲁钰雯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210093 
地震韧性指受灾系统在地震灾害中具有承受、恢复和学习转化的能力,为抗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建设思路。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新西兰的地震应对已有百年历史,地震韧性建设相对成熟,主要通过开展顶层设计、建立韧性组织体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灾种应对的城市综合避难场所规划研究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15年 第9期39卷 107-112页
作者:丁琳 翟国方 李莎莎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现阶段,避难场所对于复合型灾害响应的诉求日益凸显。文章对综合性避难场所的概念进行界定,在对各类型灾害避难要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综合避难场所的规划流程,认为在规划实践中,综合避难场所的规划应该包括前期研究阶段、中期布局阶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学生群体风险信息获取的媒介选择---以疯牛病风险为例
收藏 引用
《灾害学》2014年 第2期29卷 90-94页
作者:马宏贤 翟国方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南京大学城市灾害与公共安全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3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江苏南京210093 
媒介是信息(包括风险信息)传播的通道和载体,不同人群的媒介选择也不尽相同。基于对疯牛病风险的问卷调查,综合运用描述统计、指数比较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大学生群体在获取风险信息时媒介选择的总体特征和内部差异。结果发现:①不同大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