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肖爱华"
2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文化景观基因的传统聚落健康评价
收藏 引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5年 第2期41卷 88-96页
作者:胡最 肖爱华 刘沛林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衡阳421002 传统村镇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创意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衡阳421002 长沙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0 
针对当前缺乏从文化因子传承角度分析和评判传统聚落景观的健康状态(保存特征)现象,该文借鉴健康评价的思路,结合景观基因理论提出传统聚落健康评价的概念和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将权重值输入SPSSAU中,利用AHP进行一致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饥饿游戏》中人物眼神表达的微观之美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3年 第12期 92-93页
作者:肖爱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眼神的表达在电影艺术中占有关键的地位。通过眼神的变化,电影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有效地体现,常被称为无声的语言。本文从难与易、虚与实、光与影、动与静、艺与术五个方面阐述。难在于表达人物的神韵;形实灵虚;光与影的关系是明与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遗”+设计+制造——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的探索与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8年 第4期 97-98页
作者:肖爱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学院 
教育信息化旨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目前,"非遗"教育、设计教育、制造教育大都已自成体系,本身具有高度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各个知识系统的小体系需要有机组织在一起,这一目的恰好是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遗工艺美术类师资培养图案解析的教学与应用
收藏 引用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8年 第4期 34-35页
作者:肖爱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学院 
非遗工艺美术所指范围非常广泛,含有多种门类,每一门类在流传中,积累了大量独特而美观实用的图形和符号。又因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在传承人的手中被创造出世代相传美轮美奂的图案,数目众多。如何究其源,穷其理?在教学中梳理源流与文脉,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J2EE通用数据访问对象(DAO)模式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年 第9期22卷 136-138页
作者:肖爱华 汪诗林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当开发一个健壮的Java应用程序的时候,一个好的方法就是把持久层的API实现与一般的API的松耦合。数据访问对象(DataAccessObjects)模式,使得你可以创建一个简单组件。本文通过对数据访问对象模式的探讨实现了一种通用的数据访问对象(DAO...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的单词——论湖南传统民间美术中蝴蝶形之美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3年 第1期 130-131页
作者:肖爱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形的单词,是对自然事物单纯的观察经验,是可信的自然,是致用和致美的和谐,是一种把握有度的自信状态,更是湖南传统民间美术造型的优秀艺术遗产。研究和理解它的精神实质,领会它的风格和创作方法,然后启于心而假于手,超然而默契于其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期刊编辑如何应对4G时代下的数字出版
收藏 引用
《编辑之友》2014年 第9期 95-97,101页
作者:王继红 肖爱华 邓群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文章结合4G技术加快了数字出版向移动出版转型的特点,提出期刊编辑应紧跟时代及时将自己培养成为能力复合和角色复合的多重复合人才。这类人才须具备一些新的能力,如多媒介编辑、多媒介经营、多媒介设计、捕捉信息和多媒介制作等等,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分形艺术与微观之美——绘画创作素材新探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0年 第12期 62-63页
作者:肖爱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分形艺术的微观之美,体现了一种观察和解释自然的观念,即从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出发,使复杂的物象符号化、单纯化,在初步形成具有个性认知的元素后,再通过组织和经营画面的构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例谈“微练笔”活动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2018年 第30期 143-144页
作者:肖爱华广州市聚德中学 
打开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就,我们发现,统编本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版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每个单元既有"内容主题",又有"素养主题",写作在单元教学中有了明确的内容和要求,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崇高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的嬗变
收藏 引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2期11卷 110-114页
作者:肖爱华 高淮生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徐州221008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崇高作为美学风格之一,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有着独特的表现形态,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式微四个阶段。崇高萌芽于原始社会晚期,处于混沌未分的状态,兼有功利与审美的特性;正式形成于中国青铜时代,在秦汉大一统王朝产生明显转向:在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