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胡家翀"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有意味的形式”:论十七年中国电影美术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 第6期36卷 250-256页
作者:胡家翀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十七年"时期,中国的电影事业百废待兴,广大的电影创作人满怀热情去歌颂新生活、新社会,一大批"高大全"的工农兵形象在银幕上应运而生,投射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中华民族特色。这段时期的电影结合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录片《一带一路》的跨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
收藏 引用
《出版广角》2017年 第15期 71-73页
作者:胡家翀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纪录片《一带一路》以"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核心,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进行全面解读,是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打造新的国家形象的具体呈现。该片以文化外交和跨文化传播为视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识形态下集体主义的书写——以“十七年”时期新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为例(1949—1966)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7年 第21期 4-8,15页
作者:胡家翀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十七年"时期新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中集体主义的普遍化不仅构成了其创作的特点,也形成了艺术是围绕政治展开并且服务于政治的关系。这些银幕上的农村故事讲述了农村合作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民自觉主动地支持阶级斗争运动和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知青电影中的女性身体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7年 第14期 4-8页
作者:胡家翀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知青电影中很大一部分篇章都是以女知青形象为主,在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里,女知青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她们臣服于最高权威,不可避免地被主流意识形态所规训,其命运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面对上山下山运动所带来的身体苦难,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党员下乡行,支教践初心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21年 第21期 151-158页
作者:胡家翀 何菲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1.外景校园日正值初夏,湛蓝的天空飘荡着大片白云,林荫道间蝉鸣环绕。不远处传来了学生们的嬉闹声,又是一年毕业季。2.外景林荫道日学校路边树木茂盛,阳光穿过树叶之间的缝隙,在地面上映出疏密斑驳的光斑。杨林和同学们在一旁聊着毕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准扶贫到家乡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21年 第18期 165-171页
作者:胡家翀 何菲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1.外景羊家培日羊家培山山环绕,风景优美,几十间房子坐落在山边,村子看起来宁静又和谐。2.外景田野日早上初升的太阳透过雾气,阳光洒向了田野。明华在菜地里给菜浇完水,采摘了一些青菜准备回家。田野旁的土路上,几辆车相向而行,因为路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七年”电影中社会记忆的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
收藏 引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5期48卷 123-127页
作者:胡家翀 黄献文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历了战争洗礼的中国社会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百废待兴。新生政权对社会记忆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是结合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语境,遵循着政府的政策导向,这也影响着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创作。对于这个时期的电影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村党员图书室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21年 第20期 175-180页
作者:胡家翀 顾玲珑 严肃非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1.内景夏易家夜夏易一家三口正在吃饭,夏易坐在沙发上,儿子夏可坐在一旁。夏易妻子张凝在厨房包着玉米猪肉馅的饺子。夏易:国家花了这么多资源培养你,现在祖国正是缺人才的时候,还是要留下来建设国家啊。夏可:爸,我去了国外可以过上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艺术人才参与传统古村落的文化保护研究--以江西南丰石邮村为例
收藏 引用
《现代农业研究》2021年 第10期27卷 46-49页
作者:胡家翀 桑念姿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00 
从当今高校参与艺术乡建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遗产已经成为一种人文资源,作为当地文化和经济的一种新的构建方式。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对传统古村落的文化保护研究就显得更为迫切。传统古村落的人文资源应该被如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