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胡建炯"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强潮地区海底管线状态检测方法研究——杭州湾海底管线状态检测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 第9期43卷 1739-1742页
作者:姜小俊 刘仁义 刘南 胡建炯 程亮 张丰浙江大学GIS省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8 浙江省河海测绘院浙江杭州310008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针对强潮地区海底管线危险性大、且无法用常规方法进行检测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海底声学探测技术的强潮地区海底管线状态检测方法,考虑到海底管线状态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管线与海床面之间的空间关系,该方法选择了侧扫声纳系统、浅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强潮地区桥墩局部冲刷模型验证方法研究——以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墩局部冲刷研究为例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年 第1期37卷 112-116页
作者:姜小俊 刘南 刘仁义 韩海骞 胡建炯浙江大学地科系GIS省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8 浙江省河海测绘院浙江杭州310008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0 
从建立强潮地区桥墩局部冲刷模型的重要性出发,简要介绍了通过水槽试验所建立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局部冲刷模型.强潮特性使得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墩局部冲刷的实际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据此提出了基于海底声学探测技术的数据获取方案,即利用多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侧扫声纳探测水下障碍物时拖曳速度的探讨
收藏 引用
《浙江测绘》2007年 第1期 15-16页
作者:段文义 胡建炯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杭州310008 
本文介绍了影响侧扫声纳拖曳速度因子,并提出了实际工程中设计拖曳速度的一般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RTK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水下地形为例
收藏 引用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4年 第2期4卷 70-72页
作者:姜小俊 胡建炯 任少华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设计院勘测分院浙江杭州310008 
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水下地形测量为例 ,简要介绍了水下地形测量主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以及影响测量精度的两大关键技术 :测深和定位同步以及坐标转换 ,并结合实际的测量数据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计算机辅助编绘-钱塘江海塘带状地形图
收藏 引用
《浙江测绘》1998年 第3期 43-46页
作者:胡建炯 钱迈 南胜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测验队 
钱塘江海塘,担负着保护杭嘉湖平原及肖绍平原免受洪、潮灾害的重大使命,近年钱塘江海塘险情迭出。建造能抗御百年一遇洪、潮灾害和12级台风的水上长城——钱塘江标准海塘已经是刻不容缓,追在眉睫。而修建标准海塘的研究、设计、立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钱塘江河口潮波变化过程
收藏 引用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2年 第6期17卷 665-675页
作者:林炳尧 黄世昌 毛献忠 潘存鸿 胡建炯 陆波 郭为民浙江省水利水电河口海岸研究设计院浙江杭州310016 
20 0 0年 9月 ,组织实施了钱塘江河口潮涌同步观测 ,获得潮波变形过程的完整资料。潮波穿过杭州湾 ,潮差大幅增加 ,自湾顶澉浦开始 ,河床溯源抬升 ,在浅水效应影响下 ,潮波变形加剧 ,进而形成涌潮。形成以后 ,因涌潮后潮波仍处涨潮状态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钱塘江、杭州湾两岸GPS控制网的建立
收藏 引用
《浙江水利科技》1999年 第3期27卷 38-38,42页
作者:郭为民 张坚梁 胡建炯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测验队310016 
介绍了钱塘江和杭州湾两岸 G P S控制网的建立过程,就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等进行总结归纳,为今后 G P S测量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科研和河口海岸研究提供了经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