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胡朝君"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浅谈紫砂“一壶乾坤”的工艺美术设计
收藏 引用
《江苏陶瓷》2015年 第5期48卷 26-27页
作者:胡朝君宜兴214221 
紫砂壶是最佳的饮茶器具,这种茶具历经几百年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大自然为紫砂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在千姿百态的紫砂壶体造型中,大多都是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组合与泥色的浑然天成来展示它的形象美,以达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圆圆满满”壶的创作实践
收藏 引用
《江苏陶瓷》2011年 第2期44卷 48-49页
作者:胡朝君宜兴紫砂工艺厂宜兴214221 
宜兴紫砂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一支独秀的艺术花朵,它植根于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素以制作技术精湛、造型朴雅大方、品种繁多、型制完美、色泽娇艳致净,并极具实用价值,在世界陶瓷文化艺术分类中别树一帜,驰名中外。很显然,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紫砂套组“融”的艺术审美和人文雅韵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0年 第10期54卷 118-118页
作者:胡朝君江苏宜兴214221 
从紫砂艺术的造型来看,主要有圆器、方器和仿生器。顾名思义,圆器的外形就是比较的圆润饱满,流畅的曲线勾勒出简洁的造型,主要表现的是紫砂的和谐之美。方器的线条相对来说就比较的凌冽,横平竖直之间的点、线、面结合充满了个性的语言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原创精神的紫砂“升”茶具设计创新
收藏 引用
《江苏陶瓷》2014年 第3期47卷 59-59,61页
作者:胡朝君宜兴214221 
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要求紫砂壶的设计也应趋向个性化。现代美术设计理念渗透到民间艺术的各个角落,紫砂壶外型设计也在发生相应的改变,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漫长的紫砂陶文化中,饮茶与中国人休闲的生活方式相伴,壶型的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紫砂壶“茶语提梁”的提梁之美和丰富内涵
收藏 引用
《江苏陶瓷》2021年 第1期54卷 63-63,65页
作者:胡朝君宜兴214221 
东坡先生对于紫砂壶的推广和宣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出土最早的紫砂壶是一把提梁壶,即明代南京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吴经提梁壶”,由此可以看出,紫砂提梁壶在煮茶到泡茶的过程之中也进行着不断的演变,从提梁转变到端把来适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约练达的西施壶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年 第11期44卷 37-37页
作者:胡朝君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宜兴214200 
紫砂文化属于中国民族文化的范畴,自然也注重传统正道。在如今繁荣兴盛的紫砂市场上,紫砂光器作为传统造型和原始造型,依旧占据着主流的位置。简约是紫砂壶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由我的作品《西施壶》说起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细胞阻抗传感器优化设计及其在毒素监测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 第3期23卷 291-296页
作者:胡朝 刘清 张远帆 张威 李蓉 王平浙江大学生物传感器国家专业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杭州310027 中国科学院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0 
介绍我们设计的微结构细胞阻抗传感器,采用微电子加工技术在硅基底上制作了以叉指结构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的传感芯片,将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培养和固定在器件上,进行连续的细胞阻抗监测。研究细胞阻抗随频率和时间改变的定量关系。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功能细胞传感器集成芯片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0年 第3期29卷 427-431页
作者:肖丽丹 余辉 胡朝 蔡华 刘清 王平浙江大学生物传感器国家专业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系杭州310027 
为了实现对细胞的生长凋亡等状态和电兴奋细胞的胞外电场及胞外离子代谢的同步检测,本研究提出了将具有对应功能的叉指电极(IDE)、微电极阵列(MEA)、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APS)集成在单片硅基底上,设计了细胞多功能检测的集成芯片。在集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微电极阵列细胞阻抗传感器研究
收藏 引用
《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 第4期22卷 447-450页
作者:刘清 胡朝 叶伟伟 张威 徐莹 王平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传感器国家专业实验室杭州310027 中国科学院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0 
贴壁生长在微电极表面的细胞可引起贴壁电极界面阻抗的改变,从而可以获得细胞生理功能相关的生物信息。本研究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在硅基底上设计了直径为20~50μm的20通道金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用以构建能实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矿用集中绕组永磁电机新型冷却方式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电机与控制应用》2022年 第4期49卷 71-76页
作者:胡朝 安跃军 安辉 陆艳 薛丽萍 韩颖 杨霞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07 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168 
为了进一步提升矿用集中绕组永磁电机的功率密度和散热能力,提出一种冷却水管与绕组并绕的新型绕组冷却结构。以一台315 kW集中绕组永磁电机为例,首先,通过合理的等效与假设,建立了电机的三维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电机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