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舒波"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忆《诗行列》怀诗友──烟云录之一
收藏 引用
《新文学史料》1997年 第3期 197-200页
作者:舒波 
忆《诗行列》怀诗友———烟云录之一舒波时光哪,时光不催人自老。往事啊,往事依稀记多少又忘多少……这是一本书页发黄的诗刊。我凝视着封面上印着的《诗行列》三个红色艺术字,还有两行绿色的仿宋体《丛刊第一辑·痛苦的时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 第7期 94-96,107页
作者:舒波 向磊西华师范大学实验中心.四川南充637009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当前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多、师资利用率不高和师生交流不畅等问题,就学习资源在教学系统和学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漫谈规划设计中的符号思维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11年 第7期27卷 108-111页
作者:舒波 兰芳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研究所 
1符号与符号学我们生存的世界到处都充满着符号,符号对于人们来说既平常又抽象。按照苏珊·朗格的划分,符号分为自然符号和人工符号,而符号学正是一门研究符号系统和深层次语言学的科学。可以说,“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都是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线的安全控制技术
收藏 引用
《现代隧道技术》2020年 第5期57卷 243-250页
作者:姚晓明 舒波 李波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611731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成都610036 
城市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施工,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和在建工程的安全施工,采取合适的施工措施至关重要。文章以成都地铁某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为工程背景,探讨了盾构下穿既有隧道的施工方法,开展了管棚试验,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品效合一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创新实践
收藏 引用
《新闻研究导刊》2023年 第13期14卷 254-256页
作者:舒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新媒体环境促进了议程设置的多样化与多重效果共同作用,人们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都受到来自水平议程和垂直议程设置的影响,形成了两种议程交织的纸草社会,这也为品牌的线上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和机会。作者研读了大量参考文献,从传播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悉心呵护地域文化 多维并举重塑民族家园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0年 第9期 100-104页
作者:舒波 邱建 石春初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成都610031 四川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成都610041 
剖析自然生态和文化相对脆弱的羌族地区灾后重建的经验,并以羌城规划设计和部分已建成的项目为例,阐述了深入做好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建筑等方面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从自然、文化和社会多个角度探寻其设计方案的方法和途径,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州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场所精神的表达
收藏 引用
《工业建筑》2022年 第8期52卷 208-214,139页
作者:张渝 舒波 王兴国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成都611756 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610039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610041 
基于对图书馆内涵的理解:之于人是知识的传播地,之于地域是文化的象征物,之于时代是文明的表达体。因此,图书馆的营造需要回答“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协调与融合问题。以贵州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基于一种“回归”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梅文化元素在梅见品牌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现代市场营销》2024年 第4期14卷 137-142页
作者:舒波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北京 
本研究探讨了传统梅文化元素在梅见品牌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对品牌形象塑造的影响。通过深入分析梅见品牌的设计理念、色彩与图案选择,以及品牌文化的传达策略,研究发现,梅见通过将传统梅花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成功打造出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技术的纠缠:建筑艺术的几次进化与近未来思考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21年 第9期 47-49页
作者:张睿智 舒波 陈阳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陇东学院 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为重新思考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纬度,回溯梳理建筑艺术史上的数次建筑艺术的进化,分析得到三个启示:看似是建筑艺术问题,实则是建筑技术问题;建筑技术的革新引领建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峨眉山金顶景区规划设计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05年 第8期 56-58页
作者:邱建 舒波 陈颖 李异 江俊浩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成都610031 
文章通过对峨眉山金顶景区规划设计的介绍,阐述了在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设计中,如何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发掘来保证这样一个天下名山和佛教圣地的双遗产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