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芮国强"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行政学方法论:内涵与结构
收藏 引用
《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 第9期 44-49页
作者:芮国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苏州215021 
严重滞后的行政学方法论建设成为制约当代中国行政学研究的一个"软肋"。本文以规范研究为主要方法,在科学界定方法和方法论含义并准确把握两者之区别的基础上,指出:行政学方法论是与行政学研究的过程和假设有关的知识和技术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任的关系研究--以公民满意度为中介变量
收藏 引用
《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 第2期 82-89页
作者:芮国强 宋典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府信任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能有效降低行政成本,通过构建电子政务提升政府信任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在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政府信任等变量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应用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公民满意度是电子政务与政府信任的部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促进或抑制:情绪劳动对政务窗口人员主动服务行为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 第9期 24-32页
作者:芮国强 宋典苏州大学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苏州215021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215021 
情绪劳动是影响政务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应用资源保存理论,以内在动机为中介变量,探讨了情绪劳动对政务窗口人员主动服务行为的影响。描述性数据表明,尽管多数政务窗口人员能提供源于内心的真诚服务,但也有部分展现的是职业微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治理视阈中的行政竞标制:内在逻辑与成功经验——以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为例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4期43卷 52-59页
作者:芮国强 胡玮 宋典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近年来,中央部委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行政竞标制评比项目,鼓励城市积极参与,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然而,当前理论界对行政竞标制项目设计的目的、地方政府参与行政竞标制的动机、地方政府推进行政竞标制的内在运行机制和行政竞标制蕴含的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数字嵌入”到“数字包容”: 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进路反思
收藏 引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5期54卷 93-103,132页
作者:芮国强 胡雯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数字技术深度嵌入乡村治理场域,实现了乡村内部各要素于不同层次和维度上的结构性重组,为有效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在数字化与老龄化不断提速的“双化”转型交叠期,由数字资源供给非均衡化和数字技术应用不平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建轻效:智慧城市建设内卷化风险何以生成?——基于对s省a县的追踪观察
收藏 引用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 第6期 99-106页
作者:芮国强 张京唐 冯兴健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001 
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及未来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被认为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一剂良药”,然而,当下部分智慧城市建设却逐渐呈现出内卷化的趋势。基于对s省a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追踪观察,试图解释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管理的原则和结构初探
收藏 引用
《秘书》1996年 第7期 17-19页
作者:芮国强江苏省苏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周林官、李枫同志的《办公自动化设备泄密的途径及对策》一文(载《秘书》1992年第2期)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办公自动化设备泄密的途径,并提出了三点切实可行的保密措施。该文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成功以后,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媒体技术及其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办公室业务》1995年 第4期 29-30,26页
作者:芮国强苏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办公室 
一、多媒体概念及发展 什么是多媒体?在人类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把这些表现形式叫做“媒体”,通常我们见到的文字、声音、图象、图形等都是信息表现的媒体,可以说多媒体是“古已有之”,并不稀奇。那么,为什么近年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铁车辆辅助电源的设计
收藏 引用
《机车电传动》2009年 第3期 51-53页
作者:李网生 陈爱林 芮国强 古志强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6 
介绍了地铁车辆辅助电源的总体方案设计和各功能组件的指标、参数选择方法。以输入电压DC 1 500 V,输出功率145 kVA的采用正弦波脉冲宽度调制的国产逆变电源设计为例,给出了该电源样机的主要试验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激励机制设计原则:基于对高校教师人性假设新认识的研究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6期20卷 103-106页
作者:邱鸣 芮国强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6 
基于高校教师“知识人”人性假设的前提 ,本文在阐述了高校教师需要四个方面的特性后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 ,指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设计应坚持七个方面的结合 ,即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