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苑刚"
8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CCSDS空间数据系统安全体系结构研究
收藏 引用
《飞行器测控学报》2012年 第S1期31卷 23-28页
作者:苑刚 王喆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94 
为了解国外航天测控领域信息安全发展状态,借鉴CCSDS(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信息安全工作组成果,在介绍CCSDS空间数据系统安全体系结构的发展背景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空间数据系统安全体系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了CCSDS信息安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Arduino多功能手杖LED灯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南方农机》2018年 第9期49卷 8-8,28页
作者:李耀明 周洪艳 郜慧波 苑刚 徐磊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32 
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功能手杖LED灯的设计与实现部分。在机械结构上,阐述了手杖手柄的外观设计,以满足LED灯及电控部件的放置。在电控方面,主要选用触屏按键为外界控制元件,Arduino为内部控制元件,利用ADXL345加速度计控制LED灯色彩变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SOA的SLE API系统设计
收藏 引用
《飞行器测控学报》2011年 第S1期30卷 74-78页
作者:王喆 鲍忠贵 高三红 苑刚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介绍了CCSDS(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标准下的SLE(空间链路扩展)系统中API(应用程序接口)系统的概念和模型,并基于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思想深入分析了SLE API系统的设计模式。SOA模型具有松耦合、重用性高、扩展性强等特点,这与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隔而不断的空间留白之美
收藏 引用
《作家》2012年 第24期 289-290页
作者: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隔断是中国传统室内空间分隔的主要元素,特点就是"隔而不断"。隔断的广泛运用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联想和启示,它所表现出来的韵味是一种含蓄的艺术魅力,而留白正是这魅力的表现。"留白"就是设计空白、创造空间。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建筑文化之美 中式基督教堂空间装饰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2017年 第8期 74-75页
作者: 齐伟民吉林建筑大学 
对中国化的基督教堂装饰艺术的探讨,既有利于把握各种中式基督教堂当时的文化特点,也可以为今后基督教堂的建筑活动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一中国传统建筑建立在一套完备的木构架结构技术体系上,注重结构逻辑的真实性的表达与传递。因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室内隔断空间模糊性的表现及其心理效应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10年 第2期24卷 96-97页
作者: 马辉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模糊性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室内空间是否存在模糊性,是衡量室内作品艺术价值的标准。中国传统室内空间就具有这种性质,其中隔断在界面上和空间上表现为模糊性、不确定性及含蓄性。隔断的这些性质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心理,模糊性为视觉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承与发展——我国现代建筑室内设计创作中的传统表述手法初探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7年 第11期 104-105页
作者: 隋洋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注重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建筑室内空间呈现出丰富、模糊的形象,通过隔断等有机组织和结合,达到功能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和空间意境。对于室内空间来说,空间的分隔与组织是核心问题,而隔断起了决定性作用,模糊空间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室内空间环境与色彩形式语言
收藏 引用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 第4期24卷 41-44页
作者: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长春130021 
色彩设计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更是一种形式语言.在室内空间环境中,色彩形式语言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设计师应该用心体会色彩的生理和心理效应,感悟色彩环境与气氛,重视色彩的搭配,加强自身的修养,灵活运用,达到色彩语言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室内隔断的空间模糊性及其空间作用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10年 第4期24卷 93-93,95页
作者: 马辉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对中国传统室内隔断的空间模糊性进行研究,实际上是对隔断所构成的模糊空间进行探讨。隔断是创造模糊空间的实践者,它的形态特征使其具有了空间过渡、分隔及围合作用。这种空间根植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之中,影响着我们现代的室内生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住房财富对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商业经济研究》2021年 第5期 58-61页
作者: 齐伟民 刘文东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旅游消费不仅受旅游目的地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可能受来自旅游者家庭经济禀赋和家庭特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住房财富变化。因此,研究住房财富与旅游消费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群体旅游消费的差异性,对于探索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