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苑利"
9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的遗产价值认定问题
收藏 引用
《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 第3期 119-124页
作者: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科学价值。但事实上,上述价值又绝非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独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制定一套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众多传统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节日遗产保护的价值和原则
收藏 引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 第1期21卷 34-40页
作者:苑利 顾军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传统节日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科学价值的传统节庆活动。传统节日在传承一个民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学艺术、传统道德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保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进一步深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认识
收藏 引用
《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 第1期16卷 21-23页
作者: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我们在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时,至少应准确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素: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不是由阶级或阶层决定的,而是以掌握传统知识、传统技能与传统技艺的多寡决定的;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历史的产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农业文化遗产学”理论建构与学科建设的一部力作——评《农业文化遗产学》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史》2015年 第5期34卷 142-144页
作者: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21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以及我国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启动,“农业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几个问题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 第9期30卷 20-25页
作者: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 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国分会 
要想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按固有规律对其实施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保护好传承人是问题的关键。在处理"保护"与"经营"这对矛盾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仪式类遗产保护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5期49卷 151-159页
作者:苑利 顾军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101 
从功能上看,传统仪式大致可分为“为解决人与人之关系而产生的仪式”和“为解决人与自然之关系而产生的仪式”两个大类。在许多人看来,传统仪式似乎包含一些“迷信”内容,但实际上,传统仪式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传承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华北地区祈雨活动中取水仪式研究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01年 第2期 96-108,121页
作者:苑利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100732 
取水,是华北地区祈雨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域与自然环境的不同,取水仪式大体上可分为龙潭取水、山洞取水和去泉井边取水三大类型。人们之所以选择这三类地点取水,是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龙潭、山洞和泉井是龙王真身的居所。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正确处理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五大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史》2014年 第6期33卷 116-119页
作者: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农业文化遗产既有物质的一面,也有非物质的一面,既有文化遗产的一面,也有自然遗产的一面,所以保护过程中会牵涉到"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政府"与"种田人"的关系,"长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华北地区龙王传说研究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02年 第1期 112-123页
作者:苑利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 
龙王本事传说主要讲述的是龙王诞生或龙王家世的故事。在强调龙王来历的传说中,在强调龙王神性时,都十分突出龙王与“水”的关系,以及龙王刻像或制做龙王刻像所用原料的神奇舶来。龙王庙的选址与中国传统的风水思想无关。强调龙王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是什么让原生态保护理念无法真正落实——谈非遗学学科建设滞后给非遗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
收藏 引用
《河南社会科学》2016年 第8期24卷 77-81页
作者:苑利 顾军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原生态保护。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但在实际工作中,非遗保护口号震天,但很难真正落实。其根源在于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仁们多半只会从自己原有学科——艺术学、民俗学、经济学抑或是文物学的视角,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