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范嗣刚"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采用种间特异性PCR对海参产品的物种鉴定研究
收藏 引用
《水产科学》2011年 第12期30卷 768-773页
作者:文菁 胡超群 张吕平 范嗣刚湛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运用设计出的11个种特异性PCR反向引物,通过与通用正向引物16Sar进行PCR扩增,分别在11种海参中扩增得到大小为269~406bp的种特异性16SrRNA基因产物,而在非特异种类中扩增不出任何产物,即可有效鉴定这11种海参。此法成功检测出2种冷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合浦珠母贝选育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收藏 引用
《南方水产科学》2016年 第5期12卷 90-96页
作者:范嗣刚 王婧璇 黄桂菊 刘宝锁 郭奕惠 喻达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南海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广州510300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该研究选取具有多态性的6对微卫星引物对构建的2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完全双列杂交家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6个微卫星标记在9个家系36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Ne)为1.758 7-3.586 5,观测杂合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合浦珠母贝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收藏 引用
《海洋科学》2015年 第10期39卷 8-14页
作者:油九菊 范嗣刚 黄桂菊 郝博飞 陈飞飞 喻达辉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南海生物资源与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采用生物素标记的(AC)15探针和磁珠富集法构建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基因组DNA微卫星富集文库。随机挑选2097个克隆进行筛选,得到483个候选克隆(23.03%),对其中135个阳性克隆测序分析发现122个克隆含有微卫星重复单元(9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合浦珠母贝微卫星标记的家系筛选
收藏 引用
《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 第13期39卷 158-160页
作者:油九菊 黄桂菊 范嗣刚 陈飞飞 郝博飞 曲妮妮 喻达辉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对本实验室以前设计的170对合浦珠母贝微卫星引物进行家系筛选,共有35对引物可以有效扩增,其中30对引物在家系中具多态性。共检测到67个等位基因,片段长度范围为131~297 bp,平均有效等位基因(Ae)1.7988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80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合浦珠母贝选育基础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收藏 引用
《海洋渔业》2014年 第5期36卷 424-430页
作者:王婧璇 范嗣刚 黄桂菊 刘宝锁 张东玲 郭奕惠 喻达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2012年3月和6月分别构建的两批共17个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选育基础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6对微卫星引物在17个群体共680个个体中检测到2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2~7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珠母贝海区不同深度养殖试验
收藏 引用
《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 第18期39卷 155-157页
作者:郝博飞 黄桂菊 范嗣刚 黎火金 陈明强 莫学军 欧春晓 喻达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雷州524200 
采用下潜式缆绳吊养大珠母贝幼苗,设计5个不同的水深,记录养殖海区的水文因子,测量大珠母贝的壳长和壳高两个性状指标,统计成活数,比较不同水层贝苗的生长情况和存活率。结果表明,大珠母贝在4、5、6m水层生长较快,3个深度下幼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