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以某金矿废石破碎成5 mm以下的碎石和全尾砂为研究对象,在制备成膏体充填料浆的条件下进行了不同参数下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实验,开展了单因素、多因素拟合分析及相关性检验,确定了各影响因素与充填体强度之间的关联度,探究了各因素对膏体充填体强度的影响规律;利用改进的MATLAB神经网络建立了料浆质量浓度(X_(1))、灰砂比(X_(2))(指质量比,下同)、砂石比(X_(3))、养护龄期(X_(4))对充填体强度(单轴抗压强度(Y_(1))、抗拉强度(Y_(2)))影响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充填体强度与各参数之间呈多元线性函数关系,灰砂比是影响充填体强度的主要因素,养护龄期和砂石比次之,料浆浓度最小;充填体强度随充填浓度、养护龄期和灰砂比的增大呈增长趋势,随砂石比的增大呈减小趋势;建立的充填体强度函数模型在预测该金矿单轴抗压强度(Y_(1))、抗压强度(Y_(2))中适应性强、收敛速度快而且精度高,为后期充填采矿强度需求设计提供了依据。
摘要: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传统的给药方式导致药物对肿瘤的靶向性差、药物利用率低。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化疗药物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很大的损伤,因此在化疗过程中通常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以及脱发等。随着肿瘤学和纳米材料的迅速发展,多种纳米药物载体被应用于肿瘤的治疗。纳米药物载体具有提高药物利用率、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等诸多优势,已成为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肿瘤微环境响应纳米药物载体在实现肿瘤部位药物的可控释放、载体保护壳的脱除以及肿瘤靶向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本文讨论了基于肿瘤微环境的异常生化指标构建肿瘤微环境响应载体的常用策略,并总结了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响应纳米药物载体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设计与制备高性能纳米药物载体提供参考。
摘要:为研究絮凝剂对超细尾砂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从而提高超细尾砂的利用率。对不同絮凝剂掺量(0,45 g/t,75 g/t及105 g/t)下的充填料浆的流动性和充填体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并利用压汞实验与扫描电镜测试探究了充填体微观演化。结果表明:超细尾砂胶结充填料浆流动性能相较于普通尾砂胶结充填料浆对固体浓度更不敏感且强度远低于普通充填体;絮凝剂对超细尾砂胶结充填材料流动性和强度有消极影响,但存在一个饱和浓度(75 g/t左右);絮凝剂的掺入会延长浆体内部渗透网络达到稳态的时间;掺絮凝剂的超细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与超声波波速呈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利用超声波波速进行超细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强度预测。此外,絮凝剂会弱化充填体的孔结构,主要表现在掺入絮凝剂后,小于1μm的孔隙体积明显增加。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设计出更经济有效及更耐用的超细尾砂胶结充填体。
摘要:针对不同级配尾砂充填体强度空间分布问题,采用自制充填模型对不同级配尾砂充填后沿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充填体的强度空间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级配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全尾砂>分级粗尾砂>分级细尾砂,并在水平流动方向上呈现类似余弦曲线波动,波动程度分级粗尾砂充填体>全尾砂充填体>分级细尾砂充填体;充填体强度在竖直方向上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增幅程度分级粗尾砂充填体>全尾砂充填体>分级细尾砂充填体。SEM和CT扫描结果表明,充填采场内水平方向,全尾砂充填体早期强度前后相差较大,而分级细尾砂充填体早期强度则前后相差较小;在竖直方向,全尾砂充填体和分级细尾砂充填体均呈现越往下空隙数量越少的趋势,研究结果对设计采场结构和充填点位置具有现场指导意义。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