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莫常红"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我不是笨小孩》:一次儿童教育的观察、对话和呈现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22年 第1期 93-97页
作者:莫常红北京联合大学 
教育题材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以3个家庭为案例,持续3年跟踪记录,聚焦阅读障碍的孩子。创作者借用人类学和民族志的参与观察方法,融入对方的世界,瞄准日常生活,刻画了"可见的人",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季羡林先生主编的“中国禅学丛书”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 第1期35卷 146-147页
作者:莫常红 
评季羡林先生主编的“中国禅学丛书”莫常红禅,即梵语“禅那”的简译,意即思维修。禅宗则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独树一帜的重大派别,可以说是中国化的佛教。它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融汇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越来越大,蔚为大观。它给中国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2010年中国纪录片的文化美学特征及其理论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11年 第7期 37-43,1页
作者:张同道 莫常红 郑富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中央新影集团总编室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杂志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2010年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传播策略、受众定位及产业结构等问题进行了调研与梳理。本期"纪录时代"刊登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犹在镜中:自我反射式纪录片对真实的构建与反思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0年 第2期34卷 62-68页
作者:莫常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197 
反思是对主体的关注与沉思,而自我反射式的纪录片是体现拍摄者自我反思意识的新型纪录片。文章追溯纪录片自我隐退的直接电影和传统纪录片的背景,以此考察自我暴露、自我反思的纪录片。它放弃俯瞰与偷窥,打破封闭,保持开放,借助自我指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原罪与赎罪——纪录片拍摄中的伦理道德
收藏 引用
《南方电视学刊》2013年 第2期 51-54页
作者:莫常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纪录片拍摄中,伦理道德问题永远是拍摄者的一个心结,只有妥善地解决这个令人纠结的难题,拍摄者才能和被拍摄者和谐相处。本论文通过一些纪录片人的拍摄经验与困境,从纪录片的"原罪"出发,浅议纪录片拍摄中的窃取与伤害,并倡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守望文学与精神的故乡——电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解读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20年 第10期 65-69页
作者:莫常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电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跟踪拍摄了6位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刘震云和言,追踪他们的童年生活,考察他们的成长道路,还原作品诞生的前因后果,研究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引导观众皈依文学的故乡乃至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