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萧华荣"
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关雎》接受史看《牡丹亭》的时代意义
收藏 引用
《齐鲁学刊》1991年 第2期 3-8页
作者:萧华荣 
在汤显祖《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全部爱情及其与柳梦梅的全部生死悲欢,都是由阅读《诗经·关雎》引发出来的。对《关雎》的接受,无疑是《牡丹亭》整个情节结构的逻辑起点与契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杜丽娘对《关雎》的理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雄辩术与古文论——古希腊与先秦的比较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 第5期 68-73页
作者:萧华荣 
一雄辩术,即演说的艺术,辩论的技巧,曾经派生过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并施影响于后世①。古希腊与先秦都是如此。在公元前四、五世纪的希腊,主要是在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达的雅典城邦,曾经笼罩着一种滔滔雄辩的气氛。凭借着这种滔滔雄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诗”与“经”的矛盾中把握汉代诗学思想
收藏 引用
《泰山学院学报》1998年 第3期23卷 7-15,17页
作者:萧华荣 
汉代诗学其主导的、典型的诗学思想可以一言尽之,曰:“诗”与“经”的矛盾.汉人以《诗》为“经”,通经致用,《诗》成为现实政治讽谏的张本.汉代诗学便在以“经”解《诗》的矛盾中确立起来.“诗”与“经”的矛盾表现之一是“虚虚实实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