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萧源锦"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满目青山夕照明——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书舫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3年 第3期 54-56页
作者:萧源锦 
年近古稀的陈书舫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川剧艺术家。早在40年前我在川大中文系读书就看过她演出的《柳荫记》、《秋江》等剧目。1959年冬在贵阳医学院工作时又在贵阳人民剧场外看到她谢幕后冒着细雨寒风率演员们穿戏装列队夹道欢送观众的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含蓄
收藏 引用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 第3期16卷 23-26,34页
作者:萧源锦 
所谓含蓄,就是孕储不露的意思.含蓄作为一种艺术方法,一种艺术技巧,体现了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艺术规律,体现了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的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用得恰当,能产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平点名要看她的戏——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杨淑英的艺术人生
收藏 引用
《四川统一战线》2003年 第9期 14-15页
作者:萧源锦 
1998年10月20日晚,成都城艺术宫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枝华之秋”川剧名家演出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当年届古稀的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杨淑英在台上满怀深情地讲述20年前小平同志接见她的动人情景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于细微处见功力——论历史巨片《开国大典》的细节描写
收藏 引用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2期 64-71页
作者:萧源锦 
由长影摄制、李前宽、桂云执导的《开国大典》是一部献给国庆四十周年的历史巨片,编导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人民共和国诞生前这段历史,用史诗般的大手笔,真实地再现了一九四九年两种历史命运最后决战的事实:特别是在国共两党领袖人物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状元题材戏曲作品的“虚”与“实”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2010年 第5期 42-43页
作者:萧源锦 
戏曲作为文学样式,是允许进行艺术虚构的。不过,将作为历史人物的状元写入戏曲,在大节上、基本史实上必须遵循历史真实性的原则,不能脱离历史真实去任意虚构;而非历史人物写入戏曲,也必须遵循生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离开生活真实去胡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秦怡不忘患难之交
收藏 引用
《四川统一战线》2014年 第3期 42-43页
作者:萧源锦 
1998年9月8日,第三届四川书市在成都市体育中心隆重举行开幕式。76岁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作为贵宾,应邀从上海来蓉签名售书。素有“东方美人”之称的秦怡,依然雍容华贵,光彩照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奇的川剧变脸
收藏 引用
《巴蜀史志》2004年 第1期 55-56页
作者:萧源锦 
变脸、藏刀、吐火、踢慧眼是川剧表演艺术的四大绝招,而变脸位列第一,用得最多最引人注目。演员扮演的角色在演出过程中,根据剧情的需要,短短一秒钟的瞬间,一转身、一摇头、一踢腿,马上由本来面目突然立地变成另一张面孔,往往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奇莫测的川剧变脸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2013年 第2期 54-55页
作者:萧源锦 
变脸、藏刀、吐火、踢慧眼,是川剧表演艺术的四大绝招;而变脸位列第一,用得最多最引人注目。演员扮演的角色在演出过程中,根据剧情的需要,短短一秒钟的瞬间,一转身,一摇头,一踢腿,马上由本来面目突然立地变成另一张面孔。往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川剧当代第—小生 蓝光临
收藏 引用
《四川统一战线》2014年 第7期 24-25页
作者:萧源锦 
他出身贫苦,只有小学文化,却成了中国川剧界赴法国讲学第一人。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被誉为"川剧当代第一小生"的蓝光临。蓝光临,1935年9月7日出生于四川广安。由于家中生计艰难,小学未毕业就考入当地三三川剧改进社当科生,学演须生。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群策群力话振兴——对当前川剧工作的几点建议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2年 第2期 12-13页
作者:李兴玉 杨天其 萧源锦 朱太莲新津县文化馆 什邡县植物油厂 四川大学 四川师大 
四川省委提出的振兴川剧的口号,不仅在川剧界、文艺界引起共鸣,川剧能否振兴也牵动着亿万四川人民的心,有许多读者为此投书本刊,献计献策、热情感人。这里选登部分读者建议,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