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葛新石"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管内流体流动管外PCM发生相变的贮能系统热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太阳能学报》2004年 第4期25卷 497-502页
作者:施伟 葛新石上海水产大学制冷工程系上海200090 中国科技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合肥230027 
建立了分析空调贮能系统中管内流体流动管外PCM发生相变的相变的贮能器热性能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其中,把传热流体看作是沿轴向的一维无粘流动,对PCM相变过程的求解用显热容法。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所得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管内流体换热式相变贮能系统的效率分析
收藏 引用
《化工学报》2006年 第5期57卷 1084-1088页
作者:张海峰 葛新石 叶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安徽合肥230027 
通过对管内流体换热和管外相变材料(PCM)发生相变的贮能换热系统模型的分析和求解,研究了贮能单元的尺度特性、Peclet数、Stefan数和PCM导热性能的影响,探讨优化系统效率的可行途径.对典型的以水为换热介质和以蜡为PCM的贮能单元的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温冰箱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系统的设计和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8年 第1期28卷 115-121页
作者:苏跃红 葛新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喷射器的性能、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是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能否成功地应用于双温冰箱的关键.本文对小型喷射器的设计计算及加工方案和混合循环制冷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细致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了喷射器的增压作用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带透明蜂窝盖板和辅助反射面的整体式太阳热水器
收藏 引用
《太阳能学报》2004年 第3期25卷 273-277页
作者:焦冬生 叶宏 葛新石 庄双勇 何立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可再生能源与节能研究所合肥230026 
作者对一种带透明蜂窝盖板和辅助反射面的整体式(ICS)太阳热水器进行了实验研究。该太阳热水器采用截面为三角形的水箱,水箱背面和侧面用30mm聚苯乙烯泡沫隔热,其它两个面为吸热面。底吸热面利用辅助反射面加热,而上吸热面则覆盖5cm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并联冰盘管蓄冷装置设计方法探讨
收藏 引用
《暖通空调》1998年 第1期28卷 27-29页
作者:季杰 朱祚金 何立群 葛新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研究并联冰盘管蓄冷装置制冰、融冰特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包括确定蓄冰槽容积、蓄冰量,盘管长度,盘管排列方式等内容的设计方法。认为这一探讨有益于冰蓄冷装置的系列化设计及系统的控制运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的四维热网络动态仿真模型
收藏 引用
《热能动力工程》1997年 第5期12卷 388-392页
作者:叶宏 葛新石 魏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烟草总公司合肥设计院 
在首次提出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单元(微元)段分节点热阻、热容网络——四维热网络概念基础上,建立腔体式吸收器——槽形抛物镜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的集热过程动态仿真模型。在外界驱动力均变的情况下,该模型不但可求得集热器系统中任一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求解热力动态模拟模型中超大型带状矩阵的循环耦合迭代法
收藏 引用
《计算物理》1997年 第6期14卷 796-802页
作者:叶宏 乔力 葛新石 魏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中国烟草总公司合肥设计院 
根据第二作者提出的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单元(微元)段分节点热阻热容网络———三维动态热网络模拟模型,建立了各单元段内各节点温度联立求解,各单元段间工作介质温度Tfm相互耦合、循环迭代的求解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整体式太阳热水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冻结厚度与热损系数U值及水层深度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太阳能学报》2002年 第3期23卷 270-276页
作者:叶宏 葛新石 张永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合肥230027 
利用一维焓法建立了第三类边界条件下有限厚度的水存在自然对流时的冻结过程的理论模型 ,并利用类似于反问题的方法 ,结合计算和实验的手段确定了热损系数U值。所建模型和计算结果通过不同的实验条件得到了验证。该模型可用来确定在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动风机及其设计理论
收藏 引用
《流体机械》1994年 第4期22卷 23-27页
作者:乔力 程曙霞 葛新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提出了风动风机的发明构想,并对其作出理论分析。由于其构造简单,无需耗电,因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连续稳定循环的三效吸附式热泵单元──三效冷环的设计和原理分析
收藏 引用
《太阳能学报》1994年 第2期15卷 176-184页
作者:侴乔力 葛新石 苏跃红 王永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设计了连续而又稳定循环的三效吸附式热泵单元─-三效冷环,使各吸附床的吸附循环之间具有先后连贯性,既可避免吸附床的过热,又能消除热泵输出端的不稳定工作状态,使得热泵系统的COP值、效率以及各吸附循环的效率均有显著提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