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董亦楠"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再构“城堰一体”:入遗效应和灾后重建双重影响下的都江堰整体文化景观呈现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 第1期51卷 71-79页
作者:董亦楠 沈旸 韩冬青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南京210096 
为了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结合中国传统城市营造理念与文化景观方法探索入遗效应和灾后重建双重影响下的都江堰保护与再生方法.通过对都江堰古城和堰区内外各类要素及其关联性的研究,再构“城堰一体”整体性文化景观体系,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越地界的公共性——小西湖街区堆草巷的空间传承与动态再生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2年 第1期 17-21页
作者:董亦楠 韩冬青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210096 
在历史地段保护与再生实践中,街巷承担着传承历史形态特征与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双重使命。通过自上而下的结构性保护与重构、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更新与营造两个层面剖析小西湖街区堆草巷及两侧地块内自然生发且丰富套叠的公共空间体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地段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理念、方法与实施路径——以南京小西湖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2年 第1期 28-35页
作者:李新建 李建波 范宁 董亦楠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秦淮分局南京210005 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南京210006 
以南京小西湖历史地段微更新实践为例,提出了满足历史地段保护和发展需求、适应狭窄历史街巷空间特色的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理念、方法与实施路径,包括:市政工程规划前置和全程协作的工作理念;从直埋敷设转向微型综合管廊的适应性技术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适于传统街区保护再生的“类型学地图”绘制与应用——以南京小西湖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9年 第2期 81-87页
作者:董亦楠 韩冬青 沈旸 包宇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建筑工作室南京210096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南京210096 
"类型学地图"是意大利形态类型学派在传统城镇研究中使用的重要工具,而在中国城市传统街区的相关研究中,经常面临基础资料不足、产权信息复杂等问题与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以南京小西湖"小尺度、渐进式"保护与再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体·政策·空间——城市更新多元实施路径的解析模型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2024年 第10期48卷 51-63页
作者:庞志宇 宋亚程 韩冬青 董亦楠 孙之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更新并非单纯的空间规划设计,而是需要与政策法规及主体意愿相互适配与联动。提出“主体·政策·空间”联动解析模型,使城市更新实施的路径可描述、经验可比较、瓶颈可识别。这对城市更新行动实施的因果推断、规划决策、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流逝的表面——材料表面的时间性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3年 第10期 90-91页
作者:周子杰 董亦楠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近年来随着国内理论界对材料的探讨,国内建筑师愈发关注建造中的材料呈现,但是对材料表面的时间性问题却缺乏应有的关注和讨论。针对流逝的表面,本文首先讨论了表面的具体指代,区别了表面与表皮的概念,进而深入阐述了表面时间性,以及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可置换的类型 :意大利形态类型学研究方法与中国城市
收藏 引用
《建筑师》2017年 第6期 22-30页
作者:Marco Trisciuoglio 董亦楠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建筑和设计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基于"类型"概念的意大利形态类型学研究拥有丰厚的积累和传承,不仅是解读和认知城市的研究方法,也是基于传统、面向当代的设计方法。然而由于历史文化语境和城市组织方式的不同,用形态类型学方法研究中国城市问题时面临一系列问题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产权与政策共轭下的参与式自主更新机制--以南京小西湖街区“许宅”为例
收藏 引用
《新建筑》2022年 第6期 76-81页
作者:董亦楠 韩冬青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210096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迈入存量时代,参与式规划和设计方法逐渐由理论引介走向案例实践。“许宅”是南京小西湖街区保护与再生实践中的首例私房自主更新实验项目。对产权关系的梳理和尊重是该项目启动的基础,更新政策和实施路径的建立是顺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地段保护再生实践中的地块分级——以南京小西湖街区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师》2022年 第2期 55-61页
作者:董亦楠 韩冬青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块及其格局在历史地段形态和产权制度两个方面具有结构性意义,是“小尺度、渐进式”保护再生模式落地实施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南京老城南小西湖街区地块格局演变研究,提出“地块分级”规划设计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的验证,完善其可操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方参与 持续营造——南京小西湖街区保护与再生的实践
收藏 引用
《中国勘察设计》2023年 第12期 20-21页
作者:韩冬青 董亦楠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南京小西湖街区地处老城南东部,占地面积4.69万平方米,是南京市28处历史风貌区之一。该街区留存历史街巷7条、文保单位2处、历史建筑7处、传统院落30余处,是南京为数不多比较完整保留明清风貌特征的居住型街区之一,同时也是被南京市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