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建立并评估基于微流控芯片(MC)技术检测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核酸的方法,以提高布鲁氏病(简称布病)的诊断能力。方法设计MC核酸提取、PCR和DNA反向斑点杂交相结合的检测布氏菌DNA的全自动技术流程。设计微流控全自动核酸检测(MC⁃PCR)与基因测序符合性测试、与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qPCR)、TaqMan探针法检测比较实验;评估MC⁃PCR法检测布氏菌的重复性、准确性、特异性、最低检出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核酸溶解曲线图纵坐标峰值所对应的横坐标一致,呈现单一的溶解峰,温度相同,表示为相同的扩增产物。核酸不同提取方法之间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测序的Kappa值为0.659,与MC⁃PCR具有高度的一致性,MC⁃PCR与基因测序阳性结果符合率100%,总符合率82.5%。准确性:结果符合率为100%;特异性:结果阴性率100%;重复性:结果均可以检出布氏菌;检出限:浓度为825 copies/mL时,MC⁃PCR与qPCR、TaqMan探针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99,P<0.05),经两两比较,MC⁃PCR检出率高于qPCR和TaqMan探针法。精密度:结果均可以检出布氏菌。结论MC⁃PCR检测布氏菌核酸的检测方法安全、快捷、及时、精准,可以应用于临床。这将提高布病诊断率,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适期和适量进行化学调控是棉花达到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采用三因子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一熟春棉从蕾期至花铃盛期3次喷缩节安溶液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缩节安使用时期和用量的优化模型。分析表明,在1990和1991两年不同气候年型条件下,根据模型初步筛选出每公顷皮棉1500公斤左右,株高生长在95cm以下,使用缩节安的最佳用量。1990年因中期雨水偏多,每公顷喷缩节安的综合取值为:蕾期3.0~14.4克,初花期24.9~39.0克,花铃盛期46.5~62.0克。1991年中、后期偏旱,故每公顷喷缩节安的综合取值为蕾期4.5~14.5克,初花期9.0~34.4克,花铃盛期24.5~54.6克。此模型能为获得较理想的棉花株型和群体结构以及最佳产量提供合理调控的定量依据。
摘要: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播种期、施纯氮量、密度、喷缩节安和去早蕾等主要栽培措施,于1987、1988年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即采用旋转回归设计,借助电子计算机,建立以棉花高产,优质、高经济效益等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寻优,选出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经反馈试验表明、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摘要:一、前言随着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从60年代开始就展开了作物生产的计算机模拟,在80年代初又把作物模拟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和措施推荐的智能化、现代化,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较成功的例子有:美国以 Ritchie 为首研制的 CERES 系列软件,和 Baker 等研制的COMAX/GOSSYM;还有澳大利亚 Hearn 等研制的 SIRATAC。国内有江苏省农科院高亮之等人研制的 RCSODS 水稻栽培管理系统。“七五”期间,我们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收集植棉专家和传统的棉花高产栽培经验,初步建成了一个可管理亩产100公斤左右皮棉的棉花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CPMSS。在多年棉花生理和生态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作物模拟技术,建立了高产栽培条件下的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动态模拟模型 CGSM。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