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蒋羽乾"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1953年婺剧赴上海演出述论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24年 第1期 268-287页
作者:蒋羽乾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越剧研究院 
1953年,华东戏曲研究院为了办好次年的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组织浙江婺剧实验剧团赴上海演出,《中国戏曲志·浙江卷》记录“首次赴沪演出……以剧目丰富、声腔优美、表演富于乡土气息而引起华东、上海文艺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杭州摊簧曲牌初探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年 第3期20卷 131-144页
作者:蒋羽乾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310053 
杭州摊簧中曲牌数量、种类很多,这和杭州摊簧偏重前摊曲目有关。这些曲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源自昆曲,还有一类则源自明清俗曲或由艺人自造、挪用过来。源自昆曲的曲牌有“原样搬移”“昆头摊身昆尾”和完全“摊化”三种形式。杭州摊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湖剧:水气氤氲
收藏 引用
《今日浙江》2016年 第1期 58-59页
作者:蒋羽乾 
“咪呷滴滴酒,吃呷点点菜,小菜要吃第一碗,第一碗小菜啥门槛,青壳螺蛳昧道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婺剧声腔“徽乱(滩)易位”初探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18年 第2期11卷 88-93页
作者:蒋羽乾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杭州310013 
婺剧兼有高腔、昆腔、徽调、乱弹、滩簧、时调六大声腔,其中徽调、乱弹、滩簧演出剧目最多。1950年婺剧定名前后,主唱徽调的徽班以压倒性优势胜过乱弹班和三合班、两合半。半个多世纪后,乱弹和滩簧取代徽调成为婺剧最重要的声腔。这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杭州摊簧中前、后摊曲目数量研究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 第2期13卷 134-138页
作者:蒋羽乾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杭州摊簧中前摊曲目数量丰富,后摊曲目极少,这与其它摊簧品种中"重后摊轻前摊"相反。前摊繁盛与杭州昆曲根基深厚,杭摊艺人有较高的艺术自我身份认知等因素有关,后摊缺失则因为本质上是后摊的杭州花调被杭摊艺人轻视,又受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甬剧 阿拉宁波滩簧戏
收藏 引用
《今日浙江》2015年 第20期 58-59页
作者:蒋羽乾 
宁波人向来爱看滩簧戏。江南绵长的冬雨里,几个农妇坐在堂檐弹棉纺线。眼见得雨一阵紧似一阵,其中一个抬头望望天,冒出一句:"天要落雨,娘要嫁人。"另一个则说:"这雨没完没了,我们在这里纺线就像阿必大一样。"农妇的两句对话牵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古琴形制中的“天人合一”观念
收藏 引用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 第1期31卷 127-129页
作者:蒋羽乾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天人合一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是传统文化的追求,古琴艺术也不例外。这不仅表现在琴曲、琴论上,也表现在古琴制作时的形制特色之中。古琴的形制中既有对自然界的事物的比拟,也有对人体的模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命意识与艺术形态: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浙江山越麻绣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13年 第3期27卷 43-46页
作者:诸葛沂 蒋羽乾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1300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杭州310012 
浙江山越麻绣主要分布于淳安县王阜乡的山村,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山越麻绣传承至今,在村落文化生态中发挥着实用功能、传情功能、表达功能。它的生产形态和图案纹样反映了山越族群朴素的世界观和特殊的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原封不动抑或新旧交融--非遗保护背景下的浙江目连戏生存调查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 第1期19卷 140-146页
作者:蒋羽乾 汪仙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310053 浙江省开化县文化馆开化324300 
浙江是目连戏的重要流布区,但是目前能保持活态流传的区域仅有绍兴的越城区、新昌县、嵊州市、上虞区以及杭州的西湖区、衢州的开化县等地。这些地方流传的目连戏各有特色:大部分都唱高腔,亦有唱时调、乱弹,还有“只演不唱”的“哑目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末民国婺剧大事记--一位婺剧名家眼中的那个时代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 第1期15卷 134-144页
作者:徐锡贵(记录) 蒋羽乾(整理) 唐全明(整理)不详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杭州310002 
徐锡贵(1904—1977),婺剧老生名家,曾先后任金华专区婺剧实验团、建德婺剧团长。徐锡贵先生父母亲都是戏班主,家中条件优裕,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偶为胡新春徽班救场时,因唱腔出色,一炮而红。他嗓音高亮圆润,以唱功见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