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袁仕萍"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牛汉“潜在写作”的生命诗学论略
收藏 引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5期35卷 40-43页
作者:袁仕萍襄樊学院文学院湖北襄樊441053 
七月诗派重要成员牛汉,在文学失落的历史空间重新找回诗性。"文革"时期牛汉的诗歌创作,具有相当独特的意义,它们不仅凝结了他本人的命运与痛苦,表达了特定年代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还代表了牛汉诗艺历程中富有转折意义的重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方诗画关系研究的新突破:从美学的思辨到艺术的体悟——论刘剑《西方诗画关系研究: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6年 第5期30卷 48-51页
作者:袁仕萍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论文围绕刘剑的艺术学新著《西方诗画关系研究: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展开论述。论著从西方诗画关系切入,避开了西方诗画关系在美学、文艺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偏重理论性的探讨,矫正了对西方诗画关系的认识,是莱辛之后西方诗画关系研究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巡礼
收藏 引用
《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 第6期22卷 42-45页
作者:袁仕萍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襄樊441053 
女性散文的兴起 ,是近代女权思想昌盛的结果 ,2 0世纪 90年代的中国大陆女性散文继承五四女性散文传统 ,在思想的裂变中走向现代。《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女性散文》卷 ,代表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大陆女性散文创作主流。从题材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半农诗歌的民间语言立场与本土文化表达
收藏 引用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 第3期17卷 73-74页
作者:袁仕萍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襄樊441053 
刘半农是"五四"时期自觉地到民间文化中寻找精神依托的一个重要诗人。他的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民间语言的诗性自觉表达,用民歌、民谣的形式来表现民间的精神、情感,创造了一个与其他新诗完全不同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凌叔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收藏 引用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 第3期12卷 64-65,68页
作者:袁仕萍西南师范大学重庆400715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活跃于文坛的少数女作家之一,其小说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30年代。关注女性生存、审视女性弱点,揭露军阀罪恶、谴责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老少皆宜的儿童小说是其三大主题。细腻的女性观察,柔美、幽深的诗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诗画论、印象派对绘画美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才智》2013年 第4期 232-232页
作者:袁仕萍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绘画美"不仅是古人所说的"诗中有画",把色彩这一视觉艺术要素应用到诗歌中,通过色彩词使诗歌产生极其丰富的色彩感;也是指诗人选用的诗歌语言即词藻要具有强烈的色彩感,能引起读者的色彩构图。新月诗派是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