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袁伯诚"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庄子》寓言——以“无”为本的艺术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2年 第5期 36-41页
作者:袁伯诚 
一 老庄把“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根本属性是“无”。所谓“无”也是一种“有”,只是由于其存在状态与“有”不同而已。就是说,它的存在虽然看不见,感觉不到,可是确实存在的,因为它在起作用。所以,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庄子寓言与道
收藏 引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2期18卷 50-56页
作者:袁伯诚青岛师专中文系 
本文从庄子道与寓言二者之间“非物”与物无际的关系入手,对庄子寓言特征及其价值进行综合性的考察,指出庄子寓言是体道的艺术,这种直觉的体悟活动、审美方式,构成了庄于寓言的特色.“顺物自然”、“道法自然”决定了寓言以“自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红楼梦》的梦境创造及其审美功能
收藏 引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 第2期27卷 13-18页
作者:袁伯诚 
四、“幽渺以为理”,“惝恍以为情”——貌哉深矣的意象创造 从艺术视角看,《红楼梦》写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它创造出幽渺惝恍的荒诞审美境界。作者通过梦境描写隐含和影射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即通过荒诞的非理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的辉煌与艺术家的痛苦——怀念散文诗人陈少松
收藏 引用
《黄河文学》2005年 第3期 93-95页
作者:袁伯诚 
散文诗人陈少松逝世五年了,我要写点东西来表达我对他的怀念.那年八月初我到医院去探望他.半个小时之内.他昏迷三次,即使如此,他还是让嫂夫人取出他最近写的几首诗给我看.这是他的绝笔诗,我流着泪水朗读着.我与他相交十一个年头,似乎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庄子的诗意人生追求与诗化哲学(下)
收藏 引用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 第3期14卷 33-41页
作者:袁伯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凤翰的人格结构及诗画风格与扬州八怪之关系
收藏 引用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 第1期13卷 16-24页
作者:袁伯诚 
扬州八怪是哪几个人?从清末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所列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汪士慎八人之后,到现代的画界权威人士黄宾虹、潘天寿、俞剑华等都有自己的界定法,并提各异的名单.郑昶撰《中国画学全史》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归自然 姿态横生——读《尹文博书法作品集》
收藏 引用
《六盘山》2006年 第4期 78-81页
作者:袁伯诚 
《尹文博书法作品集》面世之后,在固原、宁夏书法界引起热烈的反响,大有“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之慨叹,大家在充分肯定《尹集》的艺术成就的同时,探索其成功的奥秘,着眼于其与传统的关系,或曰尹书立基于魏碑,或曰脱胎于汉隶,或曰草习张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红楼梦》的梦境创造及其审美功能
收藏 引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 第1期27卷 7-15页
作者:袁伯诚 
中国古代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写梦或者写与梦有关的内容,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梦幻审美意识和梦幻创作方法。《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来源于理性原则与客观现实的悖谬或不相容性。这种荒诞的梦幻意识不但贯注于《红楼梦》的艺术构思、思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找砚台》所奏出的“生命重音”
收藏 引用
《六盘山》2005年 第4期 71-73页
作者:袁伯诚 
今年七月去固原市探亲,《固原日报》的朋友送我一本《生命的重音》,这是一本固原市文学家创作的优秀作品选集。我在固原生活了二十八个年头,读反映固原生活的文学作品,备觉亲切。该书小说辑中最吸引我的是火会亮的小说《寻找砚台》,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