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覃彩銮"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壮泰民族传统审美观之比较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 第4期 24-31页
作者:覃彩銮广西民族研究所南宁530021 
壮泰民族各居一方,相隔千山万水,但在传统的艺术种类、表现手法、文化内涵、艺术风格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却表现出诸多的相同或相似性。其原因除了人类在审美方面所具有的共性外,还与壮泰民族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及其传统文化模式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壮族传统工艺美术述议(上)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研究》1995年 第4期 91-99页
作者:覃彩銮广西民族研究所 
壮族传统工艺美术述议(上)覃彩銮工艺美术属造型艺术范畴,是匠师们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制作工艺,创作或塑造静态的艺术形象,达到反映社会生活、思想意识和观念形态美的目的。壮族传统的工艺美术品,是其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壮族《嘹歌》艺术的美学价值——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六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 第3期 108-119页
作者:覃彩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南宁530021 
《嘹歌》是壮族歌谣的经典之作,它具有音乐艺术和诗歌艺术的双重特性,又是二者的统一体。千百年来,《嘹歌》一直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与其所具有的形式美、内涵美、意境美、韵律美、悲剧美及社会美有着密切的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说非物质文化遗产 盛大祭典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 第2期 F0002-F0002,F0003,F0004页
作者:覃彩銮 
2010年4月21日-23日.一年一度的广西百色市布洛陀文化艺术节在田阳县敢壮山隆重举行,并举行盛大的祭祀始祖布洛陀仪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壮泰民族关系研究的开拓者——范宏贵教授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 第4期 F0002-F0002,F0003,F0004页
作者:覃彩銮 
范宏贵(1934-),男,汉族,广西龙州人,中共党员。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广西艺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客座教授。1992年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5年荣获广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1年荣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壮泰民族艺术审美观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 第4期 48-55页
作者:覃彩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南宁530021 
中国的壮族和泰国的泰族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关系。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里 ,长期受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外来文化的影响 ,即泰族主要受到来自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 ,壮族则主要受到来自中原汉族的儒家和道教的影响。但两个民族的共同先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首届“壮泰民族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 第4期 121-122,122+124-126页
作者:覃彩銮 
首届“壮泰民族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覃彩銮由泰国艺术大学举办的首届“壮泰民族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7日至13日在泰国首都曼谷隆重召开。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广西壮学学会名誉会长陆兵为团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壮族干栏装饰艺术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1998年 第2期 154-161页
作者:覃彩銮广西民族研究所 
干栏建筑是壮族富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住居形式。在干栏的营造过程中,壮族工匠遵循美的规律,在保持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运用艺术的手法,对干栏的脊棱、檐口、挑手、门窗、柱头、柱础等部件进行刻意的装饰,构成各种造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绘画艺术成就的杰作(上)——骆越文化研究系列之三十
收藏 引用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 第2期32卷 75-83页
作者:覃彩銮广西民族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28 
分布于广西左江及其支流两畔悬崖峭壁上的花山岩画,是战国至汉代骆越人留下的绘画艺术杰作,它以久远的历史、陡险的峭壁、宏大的规模、壮观的画面、鲜红的色彩、合理的空间应用、均衡对称的布局、独特的蹲式人像造型、匠心独运的构图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绘画艺术成就的杰作(下)--骆越文化研究系列之三十二
收藏 引用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 第3期32卷 89-100页
作者:覃彩銮广西民族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28 
分布于广西左江及其支流两畔悬崖峭壁上的花山岩画,规模宏大、画面壮观、构图艺术独具匠心,展现了娴熟的绘画技法,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是战国至汉代骆越人留下的绘画艺术杰作。左江花山岩画体现出骆越绘画艺术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