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覃德清"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红水河流域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及其衍生载体的建设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 第2期25卷 72-78页
作者:覃德清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4 
至今仍然传承在黔桂两省区交界处的壮、瑶等民族的铜鼓艺术、蛙神崇拜以及民间歌咏习俗,具有重要的作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价值,很有必要将其中的一些文化元素融入体现区域族群生存智慧和文化理想的现代生活空间的建构之中,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维文化渗透与民族文学史观的变革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 第2期15卷 74-77页
作者:覃德清 
近10多年来,西方的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叙事学等理论与著作,大量地评介给我国的学术界,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和文学发展史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研究者更新了传统的观念,变换了研究的视角,拓宽了研究的路径,不再满足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瑶族《梅山图》《梅山经》的多重文化价值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研究》2018年 第5期 153-159页
作者:覃德清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桂林541004 
源于梅山教的《梅山图》以具体生动可感的神灵画像为主,《梅山经》是举行还愿仪式以及其他法事时吟诵的文本,两者原本由瑶族师公保存,密不示人。现在,《梅山图注》《瑶族梅山经校注》公开出版发行,揭开了蒙在《梅山图》《梅山经》上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攀附与逃离:作为社会记忆的中渡城隍传说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6年 第2期 146-150页
作者:李鹏 覃德清广西科技大学西部地区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驻站博士后545006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城隍作为中国民众普遍祭祀的对象,在民众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渡是西南中国的古镇,因在洛江之滨,明清至民国时期曾为桂中重要的市镇。城隍是古镇民众主要的信仰对象,当代人流传着两则城隍传说,内容有共同之处,即去皇宫救火,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千里歌路”建设与漓江流域民歌传统的深度阐扬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研究》2020年 第5期 134-142页
作者:杨丽萍 覃德清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千里歌路”的核心理念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的时代背景下,深度阐扬珠江流域多民族的人文根脉与诗性文化底蕴,将位于大湾区腹地的壮、侗、苗、瑶等民族文化深度融入珠江流域文化体验旅游的进程中。漓江流域位于越头楚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收藏 引用
《柳州师专学报》2008年 第2期23卷 1-6页
作者:覃德清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源于中国美学和中国人类学中对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共同关注。近年来有关学者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那坡黑衣壮等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今后还需深化田野调查,同时加强理论提升,才能更进一步促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边缘意识”的新解读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1999年 第1期 50-51页
作者:覃德清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重力量制衡中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以广西若干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开发个案为例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 第1期 59-65页
作者:覃德清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区域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受到多重力量的制衡,官方的权力资本、学者的知识资本、投资商的资金优势、地方文化传人拥有的地方文化知识以及现代传媒的普及,都在民族文化保护和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相互之间需要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维文化聚合与壮族抒情悲歌繁荣的原因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1996年 第2期 41-49页
作者:覃德清 
多维文化聚合与壮族抒情悲歌繁荣的原因[广东]覃德清(壮族)据初步调查和统计,大约有60-70部壮族长篇悲歌相对集中地分布在广西中部地区、红水河两岸的忻城、来宾、上林、马山及武宣、柳江等县。建国以来,这类作品逐步得到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人类学:价值取向与方法抉择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1999年 第3期 76-89页
作者:覃德清 
中国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的沟通汇融, 应是双向的互动。一方面借助人类学的视角,探析中国文化典籍“大传统”中的人类学意蕴, 另一方面, 还有必要从审美的立场,研究人类学田野报告“小传统”中的美学积淀,从美的鲜活载体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