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见伟"
61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一种新型双向DC—DC变换器
收藏 引用
《工矿自动化》2016年 第9期42卷 52-56页
作者:房绪鹏 见伟 李辉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针对传统Buck-Boost变换器存在的输出电压有限、稳定性较差、增益较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Z源网络连接直流输入电源和负载的新型双向DC-DC变换器,分析了该新型变换器在功率正向传输和功率反向传输时的工作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灯具设计跨界飞“翔”
收藏 引用
《建筑创作》2011年 第2期 -页
作者:见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工作室 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 
光的造型I——翔光的造型I——翔是2008年中国创新红星奖至尊金奖获奖作品,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联合设计,由深圳雷士公司制造的奥运灯具产品,我是主要策划人,也是该团队核心设计师之一。该产品于2008年末中央电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跨界设计合作的历程:光的造型Ⅰ—翔
收藏 引用
《建筑创作》2009年 第4期 140-143页
作者:见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工作室 
2008奥运中心区夜景照明灯具跨界设计团队"设计的"光的造型Ⅰ—翔"(以下简称"翔")系列路灯荣获"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2008年度唯一至尊金奖"2008年12月19日,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领域的"奥斯卡&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师与产品设计
收藏 引用
《建筑创作》2009年 第4期 176-177页
作者:见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工作室 
从建筑设计到生活方式设计在建筑行业有个有趣的现象:大师们会偶尔旁顾,设计起家具或灯具来,而且还往往成为经典。建筑大师有这种能力并不奇怪,建筑与工业产品一样,都反映并解决了人们生活方式与技术、美学、社会的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视角:奥运中心区七号院
收藏 引用
《建筑创作》2011年 第2期 24-27页
作者:见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工作室 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 
奥运中心区七号院位于奥运中心区下沉花园的最北端,设计团队以中国文化中'以意带形'的理念,因地制宜地展开规划设计工作。项目的核心元素是一座古代牌楼和一座十字亭。设计团队根据中国建筑传统营造方法以及整个院落的布局特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29天到29年:看奥运中心区夜景照明
收藏 引用
《建筑创作》2011年 第2期 -页
作者:见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工作室 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设计,北京奥运会的17天加上残奥会的12天正好是29天,与29届奥运会对应。那激情的29天虽已过去很久,曾经的设计思考却还值得回味,北京奥运的设计实践对我们未来的29年有什么样的意义?奥运中心区总用地约315hm^2,国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制版工艺设计与印花质量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山西纺织化纤》2003年 第1期 17-19页
作者:见伟 季永利山东真情集团,山东临沂276006 
本文对制版与印花的工艺设计、印花产品质量的关系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包括花样的图案设计、织物规格、色相关系、印制效果、加工手段等。文中还涉及有关新技术的引进及使用的情况,对当前印花制版技术的发展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层媒体建筑表皮创造真实深度:武汉汉街万达广场夜景照明实践
收藏 引用
《照明设计》2013年 第6期 40-45页
作者:见伟 丘蔚 叶军 
武汉汉街万达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建筑,照明设计使这座建筑拥有了一个具有真实景深的双层媒体表皮,通过精细的控制和媒体制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在照明设计、工程实施、LED及控制系统集成应用等各个领域,武汉汉街万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UPS快速切换判别方法
收藏 引用
《工矿自动化》2016年 第8期42卷 65-69页
作者:房绪鹏 李辉 见伟 陈志巧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66590 
针对现有的UPS切换判别方法会导致误动作的问题,采用DSP技术设计了一种UPS快速切换判别方法。该方法采用软件锁相方式,根据DSP采集并处理得到的交流电压幅值和相位进行掉电检测和电压跌落检测,当检测值超过设定范围时进行UPS切换。实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OBE理念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城市设计》课程为例
收藏 引用
《科技视界》2020年 第10期 110-112页
作者:霍达 张传凤 见伟 闫博燕京理工学院建筑学院廊坊065201 燕京理工学院建筑学院党总支廊坊065201 燕京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思政教研室廊坊065201 燕京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廊坊06520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教育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新的使命。虽然双创教育在各高校积极开展,有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创新创业课程上还是停留在理论指导和创新训练上,教学时间较短,较少能融入专业教育中。因此要真正培养学生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