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本文以台湾文讯杂志社编辑制作的《我在我不在的地方——文学现场踏查记》的文化创意为分析对象,将之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行为,说明对文学生产处所的考察探寻和意义阐发的行为大有助于人们对文学发生、作家成长、文学场域形成的深层理解;同时这一行为也拓展和丰富了文学现象研究的视野和表现方式。文学现场的踏查也是文化记忆的传承方式之一,其存储和累积的方式具有"多媒体性"和流动性,表现出代际差异和意义增补的特征。它与文学地形变迁联系在一起,可能形成一种特别的文学叙事形态,丰富和补充通常意义上的文学论述。
摘要:中国现代小说历经百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写作传统,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前,以鲁迅为代表的短篇小说和小说雅俗形态的并置、问题小说与写实主义写作的盛行、现代主义的引入等等,促成了现代小说形态的丰富多彩。30年代左翼文学的发展使"正格"的写实小说一脉占据小说主流并逐渐形成一统天下之势,直至成为新中国后居绝对统治地位的小说意识形态。从沈从文到张爱玲的非主流小说脉络至1949年后在大陆难以为继,而通过白先勇的写作得以延续。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与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的小说观保持距离;拥有回望的写作姿态、苍凉悲怆的美学风格,以及个体式的生命体验;执着于小说的艺术追求。本文试图从时间与空间维度探讨现代小说非主流传统与白先勇写作的相关性并思考白先勇写作的位置和意义。
摘要:刘登翰教授作为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开拓者之一,一直致力于新问题的发现和新构想的提出。其主张与实践,如“分流与整合”说、华人文化诗学概念和文学史叙述方式等,均走在同时期学科发展的前列,成为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他的闽南和海峡(闽台)文化研究融汇社会学、历史地理学、文化生态学等学科方法和理念,对闽南文化区域的特征、功能做出了严谨合理的论证,建构了分析闽台文化的理论框架。特别是“海口型”文化形态创意概念的提出,使闽台区域的多重文化意义得到了全面的阐发,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有效的话语结构。《过番歌》的整理和阐释融学术理性、家族经验、历史叙事于一体,是闽南文化研究宏阔视野中的具体文本研究。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在不同领域间纵横驰骋的学术能力,实际践行了个人学术研究的“跨域与越界”,也与研究者的文化立场、情感寄托、个人经验密切相关。
摘要: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讲话中说:"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又说,做两岸工作需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也就是,两岸要实现我们期待的统一,不只是现实政治工作的目标,还是需要深入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历史去认识这一"创伤"的历史工作的课题,更是一个需要贴着两岸人民看起来已然不同的生命经验、思维意识、历史记忆的皱褶,该熨帖的熨帖,该拭亮的拭亮,从而把人心重新连接起来的心灵性工作的任务。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