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谭真明"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三国演义》对应用文的吸收及其文学特点
收藏 引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5期23卷 100-103页
作者:谭真明长沙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22 
在中外文学史上,罗贯中是第一个将书信等应用文体引入作品之中的作家。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使用了书信等19种共计334道应用文。这类文体的艺术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连织情节和人物,二是作为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的工具,三是表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古代小说犯中见避的叙事策略——以《水浒传》中三起女人命案为例
收藏 引用
《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 第5期19卷 138-140页
作者:谭真明长沙学院中文系湖南长沙410003 
犯中见避是古代作家普遍践行的一条创作规律。《水浒传》中的三起女人命案——宋江诛妇、武松杀嫂、杨雄杀妻,在事件的起因和人物行为的动机、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这一叙事艺术的基本特点。犯中见避是文学作品反映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古代小说中的“有诗为证”——兼评四大名著中的诗词韵文
收藏 引用
《齐鲁学刊》2006年 第3期 80-84页
作者:谭真明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中国古代小说中普遍存在“有诗为证”现象的原因有五:与诗的崇高地位、特殊身份有关,与小说作者本身的经历、学养有关,与诗自身的艺术功能有关,与贵真求实的文化传统有关,与消费主体———读者有关。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四部名著的分析,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湖南花鼓戏传统剧本研究
收藏 引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1期14卷 84-87页
作者:谭真明长沙学院中文与新闻传播系湖南长沙410003 
湖南花鼓戏传统剧本的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民歌民调为主,基本没有情节。中期题材扩大,加入了更多的人物和情节。晚期趋于成熟。剧本题材的来源有四:一是从现实生活中直接取材,二是从民间歌舞艺术中生发题材,三是从民间传说故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尺牍动关兵家事 羽书羞传寻常情——谈《三国演义》中的书信之文
收藏 引用
《阅读与写作》1997年 第4期 3-4页
作者:谭真明 
《三国演义》是被后人称之为“七实三虚”的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大量改造和杜撰书信入文即是“虚”的艺术手法之一。据本人统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凿诗壁以偷光 点黄金而成铁——谈《三国》、《水浒》中的诗词韵文
收藏 引用
《阅读与写作》1996年 第5期 13-14页
作者:谭真明 
引韵入散,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区别于世界上任何一种小说文本的显著标志,即使《三国》和《水浒》这样的著名作品也概莫能外,但在使用方法和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了解和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欣赏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宝剑记》之艺术创新
收藏 引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6期8卷 110-114页
作者:谭真明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代中期问世的《宝剑记》相对当时文坛,特别是戏剧创作而言,是一部具有大胆艺术创新的报春之作。它是我国戏曲文学史上第一部取自《水浒》题材的作品;它通过对原有题材的加工、改造,赋予林冲形象以新的思想内涵,并以浓墨重彩塑造了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析《水浒传》中的三起女人命案
收藏 引用
《阅读与写作》1997年 第10期 4-5页
作者:谭真明 
中国古代小说作者特别看重“同中求异,犯中见避”这条写作经验。“犯”是指选材上的同一性,“避”即是写法上的差异性;前者重在体现生活的普遍意义,后者旨在塑造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水浒传》中的三起女人命案——宋江诛妇,武松杀嫂,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湖南传统花鼓戏曲调的类型及其特点
收藏 引用
《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 第1期26卷 86-88页
作者:谭真明长沙大学中文系湖南长沙410022 
湖南传统花鼓戏是湖湘境内最有代表性的剧种,在全国三百多个地方戏中名列前茅。其艺术魅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即是其独特的音乐曲调。湖南传统花鼓戏的曲调可分为四大类型,即小调;牌子———包括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以及打锣腔和川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湖南花鼓戏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收藏 引用
《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 第6期24卷 67-68页
作者:谭真明 龙文红长沙大学中文与新闻传播系湖南长沙410003 茶陵县职业中专湖南株洲412400 
蜚声海内外的湖南花鼓戏之所以在18世纪中叶异军突起,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清代中叶稳定、统一的社会局面为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大环境。二是得益于经济上的繁荣和人口的自由流动。其三,从文艺内部发展变化的规律来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