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作品说明:长于行楷,探求行之松活畅达与楷之谨严规矩的协调结合,既笔笔分明扎实,又处处轻松不拘。简约从容的书写,欲侧闲适的体势,疏朗散放的章法,让人既享受感官愉悦,又体味内在的文化思绪。这里有书法理论的支撑——把握古典审美观念,明确传统根基,不断提高眼界。这得益于书法教育教学的促进——碑帖意识稳固,艺术法度坚实,教材体系规范。这体现文学、文化修养的滋润情趣会更浓,韵味将更足,高境界高格调更有保证。
摘要:简述了罗振玉的生平及学术成就,结合罗振玉的印作,从清代学术与艺术发展的视角对罗振玉的篆刻艺术风格以及书法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罗振玉将印章研究与学术研究熔为一体,印章风格与书法风格一致,从而启示当代的篆刻、书法学习者重新审视书印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对当今学习篆刻者极有借鉴意义。
摘要:孙过庭《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部著名书法理论著作,为后世学书者提供了无尽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书谱》中的"入人"思想观念是学习书法者的理论指南,对书法艺术本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在书法艺术的用笔方法、汉字的姿态与布白、技近乎道的书法学习终极目标以及学书理念四个方面,这对今天的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仍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并可以指导书法临摹与书法创作,使书法学习者能够"心悟手从"。由此,阐释《书谱》中的"入人"思想观念,是对书法艺术实践与理论的再次梳理和论证,是对书法艺术本体的深入剖析和总结,是对书法艺术终极表现的探索和开拓,这无疑对当下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摘要:中国书法和国画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书画家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辩证关系进行艺术表达的一种方式,书画家通过笔墨形象创作出极具意境与神韵的作品,传达出中华文明的精神思想。对中国书法和国画在用笔、结构和整篇章法上的"同理"关系进行理论阐述,可以揭示出中国书法和国画"生于用笔,长于结构,成于章法,美于气韵"的"同理"表现关系,从而对中国书画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将会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对进一步加深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有一定的裨益。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摘要:本文结合罗振玉的印作,阐释了罗振玉篆刻艺术的章法之美,从而启示当代的篆刻学习者重新审视篆刻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关系。
摘要:康有为对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书法领域,历来学术界主要以其碑学思想作为研究重点,由于康有为的篆书资料较少,相关研究目前尚未深入。本文试图对康有为的习篆历程、篆书理论等方面进行梳理,提炼其篆书理想,并结合时代背景的影响,剖析康有为篆书理想的变迁。康有为的篆书理论颇丰,篆书理想高标,下笔有由且学习思路明确,但考察其现存篆书作品,实践效果与理想不相匹配,尚未达到其篆书理想的境地。
摘要:晚清的张裕钊与杨守敬是书法艺术史上两位杰出的书法家,他们在书法领域均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本文从书法的文化视野角度对张裕钊、杨守敬的书法实践、书法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在书法家林立的有清一代,晚清的张裕钊与杨守敬是书法艺术史上两位杰出的书法家,他们在书法领域均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张裕钊,字廉卿(1823——1894),湖北武昌人,晚清官员、散文家、书法家。杨守敬,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1839——1915),湖北宜都人,清末书法家、金石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张、杨二人都生活在晚请时期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之际。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