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费岭峰"
6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理念落地离不开对“怎么做”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小学教学设计》2025年 第2期 1-1页
作者:费岭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课程改革的理念需要真正落地,才能实现理念应有的价值。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将理念落地需要思考“怎么做”的问题。笔者认为,关于“怎么做”的思考,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对学习内容的深度思辨。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学习内容(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版课标视域下“问题解决”的定位与教学设计思考——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的使用为例
收藏 引用
《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 第2期35卷 39-44页
作者:费岭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浙江嘉兴314000 
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四基"和"四能"的提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对"问题解决"课时内容的编写更加明确,重视问题解决的"三步"思考程序,着眼于问题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学活动:承载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谈促使小学生数学学习发生的数学活动设计要点
收藏 引用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年 第1期 48-51页
作者:费岭峰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浙江嘉兴314001 
数学活动是为了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习得数学技能、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提高数学素养而采取的行动,不但需要具备一般活动的特征,更要体现其学科属性,反映数学学习本身的特点。设计一个有效促使学生数学学习发生的数学活动时,一般需要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忽视“证伪”教学的原因及对策——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
收藏 引用
《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 第12期33卷 55-59页
作者:费岭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浙江嘉兴314000 
"证伪"在数学学习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而观察现今的课堂,却存在着三种忽视"证伪"教学的典型现象:无"伪"可证,有"伪"不证,证"伪"不实。产生的原因相应是:教师控制课堂,目标定位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年 第8期 54-55页
作者:费岭峰浙江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一、教学内容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84的内容。从单元要求来看,使学生在初步了解钟面(或表面)基本构成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不过,对一年级学生而言,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学微调查初探
收藏 引用
《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 第7期 33-35页
作者:费岭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314000 
微调查是相对于严格意义上的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而言的。教学微调查是主要针对某个教学问题而进行的小范围调查,具有调查点小,材料简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的特点。实施教学微调查需要在分析教学内容基础上,遵循调查内容突出针对性,调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数学可以如此生动——朱德江老师教学艺术品读
收藏 引用
《江西教育(管理版)(A)》2013年 第32期 16-17页
作者:费岭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的课听过多节,“生活中的负数”“看图找关系”“平行”……近来又听了朱老师执教的“小数点搬家”一课,课中细腻而又灵动、简约而又有深度的教学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数学课,原来可以上得如此生动!现围绕“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规划研究路径 具化研究策略——关于教科研课题研究过程设计的两点思考
收藏 引用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5年 第3期 5-6页
作者:费岭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前段时间,笔者在对区内部分学校进行教育科研工作例行视导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开展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研究质量不高,造成阶段性成果梳理不清楚。再回看这些课题原先制定的研究方案,发现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学史教学须重构学生的体验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管理》2020年 第32期 67-69页
作者:丁媛媛 费岭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嘉兴经开实验小学 浙江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HPM是研究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发挥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价值,积极探寻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是比较典型的"数学史"学习内容。教学时,从重循发展之路、重构认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3年 第4期 37-38页
作者:费岭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 
生:还是④号。师:①号为什么不可能?生:l平方分米有手掌那么大,①号比手掌小多了,肯定不是。(判断②号和③号的理由同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