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贾怡"
42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微波射频前端结构设计中的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5年 第2期 129-133页
作者:贾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5 
本文针对微波射频前端结构设计中的干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抛物面天线馈源的结构设计中,喇叭、极化器、正交器、分波器等微波器件以及微波网络和馈源的结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结构角度出发,探讨微波射频前端结构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之吴琵琶、世界琵琶蛮——论吴蛮与中国当代琵琶艺术的初步世界化
收藏 引用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9年 第4期 57-65,100页
作者:贾怡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天津300171 
作为当今世界舞台上杰出的华人音乐家,吴蛮在立足于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基础上,以跨界合作的艺术形式,探索运用多元化的音乐语言,在民族器乐与世界音乐相融合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极大地拓展了当代琵琶艺术的时空维度和艺术生命。她既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南丝竹乐社“苏南三社”调查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9年 第3期25卷 85-98页
作者:伍国栋 贾怡 郭进怀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2 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福建厦门362021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本文通过苏州吴中藏书镇"顾家音乐班"、太仓双凤镇湖川乔社区"夕阳红艺术队"、太仓文化馆"恒通丝竹乐团"(简称"苏南三社")三个性质和生存状态不尽相同丝竹乐社的访谈式及参与式田野考察,观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场盛宴 一个世纪——第二届北京胡琴艺术节闭幕式音乐会聆悟与反思
收藏 引用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 第2期34卷 59-61页
作者:贾怡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2014年11月22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内座无虚席,在这里上演的是第二届北京胡琴艺术节的压轴大戏。这是一场令人尽兴尽致的音乐会,曲目丰富、形式多样、大家云集,用一场音乐的盛宴呈现、纪念了近一个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求实中创建——从学术史维度评《民族器乐》的学术价值及袁静芳先生的治学特色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9年 第3期 131-136页
作者:贾怡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民族器乐》(《Chinese Tradi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一书是袁静芳先生器乐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也是其学术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全书通过绪论及上、下两编十章共40余万字论述了我国主要独奏乐器及合奏乐种的艺术特征。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南戏《荆钗记》中的唱词和归韵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23年 第2期 8-11页
作者:贾怡信阳师范学院 
本文以《荆钗记》为研究对象,浅谈其文本与舞台的艺术价值。分析《荆钗记》中的用韵和唱词特点,寻找出阳声韵律和阴音声韵律的规律。为了更好地了解南戏用韵的情况,探讨其实际语音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构建更加完整的汉语语音史的音系框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用重新设计的引物对三个Y-STR基因座进行复合扩增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 第1期36卷 17-19页
作者:贾怡 刘宽林 周斌 吕梅励 梁伟波 张林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物证学教研室成都610041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目的 改良一种同步检测 Y- STR基因座的方法。方法 采用重新设计的 Y- STR基因座引物 ,用优化的复合扩增技术同时扩增 3个 Y - STR基因座 (DYS390、DYS391、DYS393)。结果 成功地同步扩增出 3个 Y-STR基因座 ,将其中 DYS391基因座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歌唱家黄华丽在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 第3期 49-49页
作者:贾怡 
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解放军艺术学院李双江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黄华丽,于2005年6月2日在我院举行硕士研究生毕业音乐会并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思乐扣预防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收藏 引用
《华西医学》2014年 第11期29卷 2152-2154页
作者:刘琼芳 贾怡 张晓霞 何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综合科成都610041 
目的探讨思乐扣预防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并观察腹腔引流及导管固定装置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1月-2013年3月,纳入60例安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随机分为透明敷贴固定组和思乐扣固定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腹腔引流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气管隆突为标识的PICC尖端定位研究
收藏 引用
《护士进修杂志》2014年 第16期29卷 1514-1516页
作者:贾怡 刘琼芳 张晓霞 何苗 付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目的探讨正确的PICC尖端位置,确保导管功能和患者安全。方法以气管隆突为标识的导管尖端"中心静脉"定位,包括上腔静脉和卡沃-心房交接处两部分。上腔静脉和卡沃-心房交接处在标准后前位胸片上,界定为气管隆突之上3cm和气管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