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贾鲁华"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边地民俗风情的诗意传达——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独特书写方式
收藏 引用
《作家》2014年 第8X期 20-21页
作者:于冬梅 贾鲁华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黑河学院 
文学是现实的,其审美性的价值取向也只是其介入现实的一种方式。如若在这种思维的烛照下对《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解读,我们就能够发现这种边地民族文化书写与诗意化的写作方式的独特价值所在:这种类似于海德格尔寻觅"诗意的栖居&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存在艺术中的诉求——尼采审美思想简析
收藏 引用
《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 第6期29卷 121-124页
作者:贾鲁华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伴随着现代性的负面效应,审美主义的救赎承诺为人世摆脱生存的苦痛开启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可能性路径。而在审美主义自身的发展转变路径中,尼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为何"艺术拯救人生"与何为"艺术拯救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众文化的典范——略论“赵本山艺术”
收藏 引用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 第2期6卷 138-140页
作者:贾鲁华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在大众文化语境中出现的“赵本山艺术”,是一种以“大众文化形态”为主要呈现方式、“多维性”的文化景观。中国社会的“多元”欣赏者对其进行了“多元性”阐释,使其被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们广泛认可,并且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典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家”、农民经验与农村幸福生活的构想——重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15年 第11期 113-119页
作者:贾鲁华 乔焕江黑河学院人文传媒学院 上海大学文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主导性文化氛围加固了人们对苦痛的体验,继而使其获得了公共性的认同,但同时也使我们对文学文本及其所处时代的解读产生了一种结构性盲视。1978年文学作品所处的尴尬处境由此或可得到解释:一方面,对“文革”与“四人帮”的揭露和批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消费社会语境中文艺理论的承担——评《文艺与文化:生产、消费、开发》
收藏 引用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2期26卷 14-16页
作者:贾鲁华黑河学院汉语言文学系黑龙江黑河164300 
"生产、消费、开发"是经济学领域的关键词,而随着当下社会发展"市场化"的趋向,这几个关键词亦成为文化、文艺界的热门词汇。《文艺与文化:生产、消费、开发》一书以一种整体性的视野考察了消费社会语境中的文化态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赫塔·穆勒与莫言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14年 第15期 275-275页
作者:祝志春 乔玉伟 贾鲁华 宋菲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主体间性理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一维,在这一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世界的研究对于深层次创作心理和作家艺术思维的研究大有裨益。论文针对赫塔·穆勒与莫言的文学世界进行这一方面的探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