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赵巍胜"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赛道存储器移动操作的温度模型及控制策略
收藏 引用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年 第1期54卷 154-162页
作者:张超 孙广宇 张学莹 赵巍胜北京大学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北京10087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赛道存储器(racetrack memory,RM)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易失存储器件,对于未来存储结构设计具备很高的竞争力.RM通过将多个位信息存储在一个条带状的磁材料纳米线上,从而达到很高的存储密度.同时,又能够提供很快的读/写访问速度.为了能够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隧穿磁阻传感器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2022年 第5期71卷 327-343页
作者:周子童 闫韶华 赵巍胜 冷群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北航歌尔微电子研究院青岛266000 
传感器作为物联网技术的基石,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其中,基于隧穿磁阻效应(tunneling magnetoresistance,TMR)的磁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尺寸小、功耗低等优点,在导航定位、生物医学、电流检测和无损检测等领域具有极大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向自旋存内计算架构的图算法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2023年 第9期45卷 3193-3199页
作者:王雪岩 陈序航 贾小涛 杨建磊 屈钢 赵巍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100191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马里兰州20742 
图计算广泛应用于社交网络分析、推荐系统等诸多关键领域,然而,传统的大规模图计算系统面临冯诺依曼架构下访存带来的性能瓶颈。新型存内计算架构成为加速大规模图计算非常有前景的方案,尤其是非易失自旋磁存储器(MRAM)具备超高耐擦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飞秒脉冲激光诱导超快自旋动力学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材料进展》2021年 第12期40卷 963-971页
作者:张伟 张晓强 刘永山 姜芸青 许涌 赵巍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当前,由于自旋电子学器件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磁性材料中超快自旋动力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同时,飞秒脉冲激光泵浦磁性材料导致的超快自旋动力学现象蕴含丰富的物理内涵,涉及到电子、声子和自旋在非平衡态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STT-MRAM存储器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6年 第10期46卷 63-83页
作者:赵巍胜 王昭昊 彭守仲 王乐知 常亮 张有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费尔北京研究院北京10019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基于自旋转移矩的磁性随机存储器(Spin Transfer Torque-Based Magnetoresistive RAM,STT-MRAM)具有非易失性、可无限擦写和快速写入等优点而有望成为下一代低功耗通用存储器.尤其是近年来STT-MRAM商用芯片的成功问世进一步推动了该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抗辐照MRAM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3年 第6期45卷 174-195页
作者:孙杰杰 王超 李嘉威 姜传鹏 曹凯华 施辉 张有光 赵巍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江苏无锡21407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新型非易失磁性随机存储器(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具有读写速度快、数据保持时间长、功耗低等优点,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优异的抗辐照能力被人们深入挖掘,有望进一步应用于航天等领域。本文回顾了MRAM的产业化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集成电路领军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探索
收藏 引用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年 第12期 2-7页
作者:曾琅 黄阳棋 张有光 赵巍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10004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领军人才匮乏是我国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制约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发展的关键因素。领军人才培养需要兼顾深度与广度、理论与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对此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制定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自主实验设计的本科开放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微电子器件实验”课程建设为例
收藏 引用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年 第12期 70-73页
作者:彭守仲 张婕 张昆 赵巍胜 张有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微电子器件实验"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对提高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至关重要。以"微电子器件实验"课程为例,通过探索实验实践环节中培养开放创新能力的方法,提出了3个方面的课程建设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微电子专业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收藏 引用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年 第12期 13-16,21页
作者:林晓阳 张婕 张昆 张有光 赵巍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面向集成电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需要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通过探究科研训练和科研环境在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探索基于科教融合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